2020年高考考生請注意!你將是新高考的第一批嚐鮮者!

最近,北京教委制定發佈了《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很快,大大小小的媒體就從中抓出了關鍵字眼:

原則上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學生總成績的60%。

那剩下40%靠什麼?

消息一出,又激起一波熱議。

許多網友的第一反應是:高考分數只佔60%,剩下40%靠拼爹了。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事實果真如此嗎?

改革後高考成績只佔60%:這是混淆概念。

綜合評價錄取和綜合素質評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面對蜂擁而來的焦慮和疑問,北京教委在對媒體的回應當中,對“原則上不低於60%”給出詳細解釋:到2020年高考,北京市將採取“兩依據一參考”原則,也就是在依據語數外統一高考成績450分和三門等級性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面試成績、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各100分之外,綜合素質評價也會成爲重要參考。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錄取試點,是未來想探索的一種利用綜合素質評價從“選分”到“選人”的一個小規模的試點項目。

綜合素質就是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進行考量。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而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渠道,是未來要向教育部申請的一種招生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的成績、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學校的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

在這種選拔方式中,統一高考成績佔比原則上不低於總成績的60%,“有人理解成所有錄取都以這種方式進行,這是不對的。”

教委人士強調這種錄取方式還只會在有限範圍開展試點,大多數考生未來的素質評價只作爲分數之外的參考。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可是既然有試點,是不是就有推廣開來的一天?北京教委的澄清,並不能完全平息學生和家長的種種憂心。

人人都知道“以分數論成敗”的高考雖有萬千毛病,卻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它會不會被這分數之外的40%所打破?

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已經成爲絕大多數中國父母,不惜窮盡所有的奮鬥目標。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熱播劇《小別離》海清版虎媽:同一個世界,同一條起跑線;同一套臺詞,同一款父母。

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

清華、北大是中國兩所頂級的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 “985工程”大學,也是世界排名百強名校,更是無數中國學子心中的神聖殿堂。

然而,在看到清華北大的錄取率時,很多人是崩潰的。比如,2016年清華錄取3200多名本科中國籍新生,而全國高考考生總計940萬,相當於萬里挑三的水平。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再加上最新北京高考改革方案,讓不少家長和學生愈加擔心:改革之後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是否對考生的閱歷、知識儲備和眼界等要求將越來越高?想考上清華北大將越來越難?

此外,從2019年起,北京市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將合併爲本科普通批。2020年起,北京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2020年游泳全面納入中考?

近日,一篇名爲《重磅|游泳正式進入2020年全國中考考覈項目》的文章在網絡中瘋狂傳播,文章提到,從現在起,七年級(初一)學生,以及更小年級的學生,均是2020年中考體育改革的直接影響人羣,將參加全國統一的游泳中考測試。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中考並非全國統一,各個地區的政策也不相同。一般都是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要求,各地級市組織實施。中考並不是一個全國性的行爲,也沒有游泳統一考試的說法。所以,網傳文章的觀點並不準確。

其實,自教育部門啓動改革探索素質教育以來,人們就開始擔憂高考會變得更不公平。

如果素質教育全面鋪開,分數的權重僅剩一半,對普通和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好學校就越來越與自己無緣。也就是說,出身越差的學生,上的學校也會越差,而且這一趨勢難以逆轉。

改革的初衷是好的,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若最終的結果是,有資源的更有素質,沒資源的更沒素質,就跟先富與後富的馬太效應一樣,很容易導致另一種不公平。

高考新政策:自2020年起,高考錄取60%看成績,剩下的40%靠什麼?

並且這種不公平,是在分數之外的模糊地帶裏,潛規則運行乃至權力尋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終給普通和貧困家庭帶來巨大的衝擊。

因此,當人們呼籲高考改革時,也一直有同樣大的聲音在強調,現存高考制度所具備的公平性彌足珍貴。人們相信,拼分數,讓無數“除了努力讀書幾乎再無其他資源憑藉”的寒門學子,獲得了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