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爲宇宙可觀測範圍是930億光年。

那麼,有人會問這之外是什麼?

這個問題既然沒看到基本都是不知,即便是看到的,也只是知道哪裏有光在多少億年之前傳過來。

別的基本也是不知道。

但是本身這個數字就是有問題的,我來分析一下爲什麼。

在沒有現在的望遠鏡之前,人類看到的距離是比這近得多的。這就意味着,有更先進的望遠鏡,是有可能看得更遠的。

假如宇宙是在某一瞬間突然產生的,並且物質一下子就分佈在宇宙中。

那麼,也就是從一開始,所有物質都是以相同的速度向全宇宙發射光(這是現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分析)。

爲什麼所有光一定會到達地球?

還是說,有的光根本到達不了地球,或者被中間的星球阻擋了到達地球的光線。

那麼,怎麼判斷是多少億年?

如果光線可以彎曲,按照相對論,又怎麼判斷彎曲了多少?

或者在某一時刻怎麼彎曲,又彎曲到了哪裏?

還有誰知道是不是那些東西,被黑洞之類的吸引去了。

那麼,還是這個數字嗎?

至於這個數字之外是什麼?

人眼始終是有其侷限的,只能看到人眼看到的東西而已。

即便藉助高科技儀器也是如此,雖然,人類可以藉助攝影機、顯微鏡等看到更細緻的事物,但是,那都還是在人眼的觀測範圍裏。

也就是說,多少億光年之外,還是人眼看到的那樣子。

綜上所述,人類是無法觀測到宇宙的真面目的。

但是,我也聲明,觀測數據,還是觀測數據。

這並非否定觀測數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