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霸權是什麼?持續近千年的、波爾多對葡萄酒領域的統治肯定是其中之一。其可以一直成爲世界葡萄酒版圖的中心,其實英國人的功勞不下法國人——英國人不僅曾管治過波爾多,後來一直是波爾多葡萄酒最大的海外市場,他們把波爾多紅葡萄酒暱稱爲Claret,連現存最早的對波爾多名莊酒的品酒記錄都是英國人寫的。

直到今天,英國政府酒窖中最重要的窖藏,仍然是頂級波爾多葡萄酒。

英國外交的祕密武器

英國政府酒窖在1908年創建,其目的很明確:首相和外交大臣需要隨時拿出佳釀應付頻繁的外交宴請。1922年,酒窖搬入倫敦西區的蘭開斯特宮,除了在二戰期間爲避空襲而搬到鄉下的華威郡(Warwickshire)以外,地址一直不變。

這座酒窖曾被譽爲“英國外交的祕密武器”。政府首腦們白天可能爲國家利益爭得不可開交,到了晚宴時刻,幾杯優質葡萄酒下肚,觥籌交錯間,大家的身段便軟了下來,很多事情便願意妥協。美酒的“潤滑劑”作用,不可小覷。

現在,酒窖偶爾對外開放,“祕密武器”不再祕密了,但威力仍在——據酒窖現任主管亞歷山大描述:奧巴馬就因爲受邀來這座酒窖參觀而大感興奮,給他嚐點什麼都會高興地一飲而盡;而曼德拉則矜持得多,端着一張撲克臉四處打量,直到亞歷山大親自出手,挑選了一瓶波爾多蘇玳區(Sauternes)的頂級甜白葡萄級給他嘗,老人家才露出滿意的笑容。但最讓人跌眼鏡的是法國前總統希拉剋,身爲法國人,在這個酒窖只喝了一瓶英國產的貝克啤酒(Beck’s)——也就是那種大衆化風味的拉格啤酒,就非常高興。究竟他是沒有品位,還是認爲英國人的窖藏比起法國政府酒窖來說太小兒科,不屑去嘗試?那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酒窖評級體系——葡萄酒大師把關

酒窖由一個豪華陣容管理——四位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葡萄酒行業最高榮譽,全球僅300多位)及一位前外交官組成的委員會每年在酒窖開會2-3次,決定哪些酒應該繼續陳年、哪些已失潛力應及時脫手、哪些已到巔峯可以開喝、近期又應該購入哪些款。他們同時也爲酒窖中的酒分級:A1、A、B、C。

多好的酒纔算是A1級?舉個例子吧,拉圖古堡1961年份(Chateau Latour)——波爾多左岸一級酒莊配上其最頂級的傳奇年份,才能理所當然地成爲酒窖的A1之選。另外,酒窖中現存年份最老的紅葡萄酒,拉圖古堡1955年份,也在A1級別之中。名單上還有2005年的G8峯會用酒、傳奇波特酒——飛鳥園1931年份(Quinta do Noval);勃艮第最優秀的葡萄酒之一、寶尚父子特級園1961年份(Bouchard Père et Fils);1878年份的優林區干邑(Fins Bois)。

不是每個訪客都能像曼德拉一樣喝到政府酒窖頂級的甜白葡萄酒,你得夠格纔行。A1級的酒只在皇室大婚和重要國家國事訪問中使用。除了這些外交晚宴以外,只要是英國政府主辦的活動,負責的部門都有權利使用該酒窖的酒水——實際上,每年大概有200到250次晚宴會用到這裏的酒。但大臣們可不能像點菜一樣選自己要的酒,他們得將晚宴細節和參與嘉賓的詳盡資料提供給酒窖主管亞歷山大,然後由他來配給酒水。

所以,如果你有幸參加英國政府邀請的晚宴,得儘量把你所有的光榮歷史和頭銜告訴主辦方、最好再告訴他們你對葡萄酒品鑑有獨到心得,好讓對方把這些細節告訴酒窖主管,這樣喝到好酒的機會就大多了。

此外,亞歷山大還會根據客人的國籍來選酒,比如當招待來自中國的代表團時,他傾向於選擇1988年份的酒,“8”字對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而招待法國人時,因爲法國酒在40年前那場巴黎品酒會中顏面盡失(法國頂級的紅、白葡萄級在盲品中都輸給了美國納帕谷產區的不知名酒莊),所以無論如何納帕谷的葡萄級都不會是第一選擇。而當撒切爾夫人在位時,鎮窖之寶拉圖1961的庫存量掉得特別快,因爲鐵娘子最愛這款“絲滑”的美酒。

酒窖開始自負盈虧

然而,爲英國外交內政立下汗馬功勞的酒窖,也開始走下坡路。“打擊三公消費”、厲行節約之風近年在英國也盛行,政府幹脆在2010年宣佈:這個擁有近38000瓶酒、總價值超過三百萬英鎊的酒窖,在2015大選之前,不再得到專項撥款,只能自負盈虧。

由於政府晚宴大部分是普通級別,以日常中低檔餐酒對付是綽綽有餘,因此酒窖減少了高級葡萄級的採購量(2013年僅買了540瓶波爾多酒),加大了日常餐酒的比重。來自智利、被定爲C級的幹露酒莊美樂葡萄酒(Concha y Toro’s),就因爲易飲、果香豐富、性價比高而被大量使用,並逐年增加了採購量,在2013年的採購量更高達1200瓶。

另一方面,酒窖也減少了香檳的採購量(2013年僅採購了180瓶無年份香檳),代之以性價比更高的英國Bacchus起泡酒(960瓶)。

但是,即使再節儉,光支出沒收入也是不行:在上一個財政年度,酒窖總共花費了五萬英鎊購入了3810瓶酒。爲了平衡賬本,他們只好陸續出手一些頂級葡萄酒回籠資金——以往他們只會賣出那些陳釀潛力已失或表現未如理想的葡萄酒,而最近賣出的可是實打實的好貨色,比如波爾多右岸的奧松古堡1978年份(Chateau Ausone)、拉圖古堡1961年份(Chateau Latour)、瑪歌古堡1983年份(Chateau Margaux)、木桐古堡1986年份(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以及中國土豪最心心念唸的:拉菲古堡1988年份(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酒窖主管亞歷山大說,靠賣窖藏中的好酒度日,估計也就能再維持個一兩年。鑑於這次開倉賣酒的酒單中就有1988年的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我不禁擔心:下一次中國代表團訪問英國時,還能喝到1988年拉菲嗎?

本文作者簡介:

黃山,美酒專欄作家,運營公衆號“飲家Drinkers”(ID:Thedrinkers),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關於酒的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