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凝新聚力 创心健康张健:凝新聚力 创心健康

张健教授

受访者丨张健(中国国际心衰大会主席)

● ● ●

“凝新聚力·创心健康”是2019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的主题,值本次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就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情况、发病因素、防治策略等几个热点问题,采访了大会主席张健教授。

1

认识心衰:我国患病情况到底如何?

现在有关我国心衰患病情况的调查仅有两项数据可参考:其一是2003年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35~75岁我国成年人的心衰患病率是0.9%;其二是2010年的一项有关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成年人心衰患病率的调查,其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汉族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是1.3%。但这些数据能否显示我国心衰的患病情况呢?

张健教授指出这些数据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能全面代表我国心衰的患病情况。在此他还特意作出了如下解释,(1)2003年的数据有两个需要大家注意的问题:①这两项研究均为患病率调查而非发病率;②患病人数是按照当时我国的35~75岁成年人口基数来计算的,约有450万心衰患者,不包括35岁以下和75岁以上的人群。因此,我国实际患病人数要远远高于这个数据。(2)对于2010年的数据,这仅为新疆地区的区域性研究结果,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患病率。

那么现在我国有没有准确的心衰患病率数据呢?张健教授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大家都感觉到心衰发病率在增加,认识到患病率较往年有所提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拿到一个最新的数据。一项由高润霖院士牵头的人群调查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纳入样本量为5万例),该研究用表格和超声心动图做标准,目前,已经结束人群入选,近期将公布调查结果。

理解心衰:明晰中国人心衰的特点,了解患病率提高的原因

“十二五”规划期间,张健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该研究证实,我国的心衰患病情况比较欧美国家有自身特点:我国心衰患病年龄比国外低5岁,血压、体重也都相对较低。在病因/合并症方面,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疾病和瓣膜性心脏病;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病因,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大量酗酒、贫血、肾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肿瘤患者使用一些化疗药物和(或)接受放射治疗等。

张健教授也指出,我国心衰患病率的增加与以下因素关系较大,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数量增多,心衰高危人群基数增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心血管患者带病生存时间延长;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儿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患病增加;这些都成为了潜在的心衰人群。

治疗心衰:根据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治疗方案

张健教授还纠正了记者关于急性和慢性心衰的错误理解,耐心地跟记者解释道:急性和慢性心衰只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过程或阶段,当患者出现了急性的呼吸困难、水肿等心衰症状时,一定要去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通过改善呼吸困难、解除水肿等症状,优先挽救患者的生命,待病情稳定后再寻找病因及诱因,避免以后再发生急性发作;同时告知患者以慢性心衰出院回家后,要加强自我管理,包括适当控制液体摄入,不饱餐以及适量的运动(运动后没有劳累感即可);认真坚持服药,保持好的心情等。以减少反复住院,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另外对慢性心衰的防治,张教授认为应该根据患者心衰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张教授指出,慢性心衰指南中把心衰分为A、B、C、D四期,其中A期是有心衰的高危因素,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对策是控制高危因素及原发病,以防出现心衰症状。B期是有结构性心脏病但是没有心衰症状和体征,对策是在控制原发病的前提下,改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等,预防心衰症状的出现。C期是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和体征。D期是有严重结构性心脏疾病,尽管经过充分治疗,仍在休息时有明显的心衰症状,需要特殊治疗。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预防心衰:加强知识普及

如何预防心衰,张健教授强调首先是需要加强心衰治疗的普及,并提升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有效率。

当谈到患者知晓率的时候,张健教授指出:我国心衰患者的知晓率目前还没有权威数据可参考。但近几年通过多方的努力,加强了心衰知识的普及,心衰患者的知晓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具体来说:

(1)从国家层面:2015年,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单位支持下,张健教授团队倡导发起,将每年的11月26日定为“全国心力衰竭日”,目的是为了提升全民对心衰的认知度,加强对心衰的重视度,让大众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识。这些举措,为心衰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这3年多以来,“全国心力衰竭日”活动得到了国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了全国各级医院的广泛响应和推广,可以说在心衰患者和社会人群中产生了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

(2)从学术组织层面,张健教授参与和起草了中国心衰的相关指南,并通过学习班和各种学术会议来竭力推动心衰的规范诊疗技术和知识。此外,他和全国同道一起在医生的培训和患者的科普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展望:凝新聚力,共创心脏健康

针对本次大会的主题“凝新聚力·创心健康”,张教授热情洋溢地进行了解读:我们举办这届大会的目标是将当前最新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方法,分享给参加本次大会的所有人,凝聚所有人的力量,来对抗本世纪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同时还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竭尽全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AI5G等前沿科技也必将助力心衰防治事业的发展。

张教授认为:5G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势必会对AI的应用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同时,AI的应用方面,可以将我们医生的智慧融入AI技术中,开发出一些医生和护理辅助系统,来指导患者的生活,帮助医生辅助诊断、优化治疗方案,在减少人力、物力消耗的同时,缩小我国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势必会让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大地推动。

张健:凝新聚力 创心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