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家庭揹債15萬億創15年新高 學者驚曝幕後大咖黑手)

中國臺灣網6月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日前公佈最新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去年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成長至15萬億元(新臺幣,下同),創下15年來新高,並直指家庭債務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居高不下的房價。對此,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痛批,臺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的“錯誤政策把臺灣的家庭推向破產邊緣”,這些年銀行利息低,借錢很容易,民衆紛紛借來買房,萬一房市泡沫,不少家庭可能會陷入財務危機。

章定煊表示,臺灣家庭債務不斷攀高,因這些年銀行利息低,借錢很容易,於是民衆紛紛借來買房。他在臉書po文指出,從金融角度來看,臺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釋放出氾濫且低廉的準備貨幣進入銀行體系,導致家庭的財務槓桿拉高,向銀行部門借入高成數的貸款來購屋。

地產部門湧入大量的資金促使其房價泡沫化。家計部門以高房價高估的資產價值減去銀行貸款,產生家計部門高淨值(財富)的假象。也讓家計部門高估自己的財富,過度的消費,降低儲蓄率,產生繁榮的假象。一旦房市泡沫破裂,家計部門的資產價值大幅縮水,淨值可能陷入負值,如果家計部門破產,被迫緊縮消費,最後經濟陷入長期蕭條。

他舉例說,一個雙薪家庭夫妻兩人薪水10萬,之前存200萬當自備款,再貸款800萬,買1000萬的房子,以2%利率、貸款20年來計,每個月房貸約4萬元,小夫妻兩人覺得自己有200萬資產,還了房貸,每月還有6萬元可以消費。萬一有什麼其他狀況,房子增貸一點或賣掉就可以處理。不過萬一房市泡沫,房價跌掉3成,只剩700萬元,小夫妻資產就變成淨值負100萬;他們必須立即緊縮消費,只要有個狀況,如生病、失業、多生小孩等,超過每月可剩餘6萬元能處理的範圍,他們立即陷入破產危機。

章定煊認爲,臺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的錯誤政策,正是讓臺灣大量的家庭陷入這種財務危機中。過去彭總裁還能說:“你的QE(量化寬鬆政策,簡單理解就是‘印錢’),我的煎熬”。現在美國QE早退了,臺灣還深陷貨幣亂象中,要怎麼說呢?

朱小東 本文來源:中國臺灣網 責任編輯:朱小東_NBJS61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