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74字|預計閱讀時長2分鐘

  根據審慎監管機構和聯邦政府的指示,四大銀行將在未來幾天簽署“全面信用報告”制度。澳大利亞四大行或許從本月底起,將首次分享客戶的完整信貸歷史。

  這項制度變革擁有重大意義,有望未來徹底整頓澳大利亞放貸操作,提高銀行評估客戶的信用質量。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已經簽署了新的“全面信用報告(comprehensive credit reporting)”制度,該制度將在現有的借款者負面數據基礎上增加正面積極的信貸數據。其他三大行預計也將在未來幾天跟進,相關數據將在本月底前公佈。

  該制度意味着,當一家銀行的客戶轉到另外一家銀行尋求貸款時,新的銀行將能夠提取一份信貸報告,其中顯示該客戶在其他銀行的每個賬戶的全部還款歷史。

  因此,這將使銀行能夠更全面地瞭解客戶的總債務情況。

  澳大利亞零售信貸協會(Australian Retail Credit Association)表示,客戶的還款細節來自主要信用機構提供短期內三分之二的信用賬戶信息。該協會一直在爲銀行管理這一過程。

  最初,信用卡數據將被輸入系統;在一年內,所有抵押貸款和個人貸款也將陸續被添加。

  該協會執行主席Mike Laing表示,事實上我們已經進行臨界管理很長一段時間了,50多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實行負信用報告制度。但到月底,我們將進入信用報告的新時代。

  澳洲國民銀行和澳新銀行已經簽署了管理該制度的“互惠和數據交換原則”,而西太平洋銀行和聯邦銀行預計將在未來幾天簽署。

  新的數據共享制度將允許貸方更好地驗證貸款申請並通過訪問潛在客戶的全部還款歷史(包括其總債務)來評估信用風險。

  其實,在去年年底時候時任澳洲財政部長,也就是現在的澳洲總理莫里森就曾要求四大銀行強制執行全面信用報告。其原因是由於放貸機構對自2014年以來實施的自願信用體系落實緩慢。

  不過這項法案在參議院受到阻礙,工黨方面以保護約少部分經濟困難客戶爲由拒絕支持這項法案。雖然該法案在參議院被擱置,但處於審慎監管機構的壓力下,主要貸款機構一直在推進改革。

  大銀行對新制度的支持將對其他銀行施加壓力,迫使它們簽署協議,因爲只有向信用局提供全面報告的銀行才能獲得這些數據。

  因此,影子銀行和規模較小的銀行現在將不得不加入這一制度,以確保它們不會受到來自劣質客戶的貸款申請的打擊。

  Laing先生表示:“花旗銀行(Citibank)、滙豐銀行(HSBC)、Moneyplace、以及Ratesetter等多家金融科技公司都已經簽署了這項新規定,個人貸款機構Latitude Financial也計劃在第四季度激活。金融科技公司如此熱衷該制度的原因是,這將讓他們的工作變得簡單,可以更輕鬆地獲取數據,掌握客戶的財務狀況並評估風險。”

  他補充道:“提供的初始帳戶詳細信息的95%將是信用卡帳戶。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性工程,根據規定,當一家銀行加入時,必須提供其一半的賬戶,另外的一半可以在未來12個月內提供。因此,銀行將先提供信用卡投資組合,然後在第二年,將跟進抵押貸款和個人貸款信息等等。“

  可以預見,今後,借貸方和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客戶都將受益於新的制度。

  澳大利亞銀行貸款新紀元即將開啓。

  參考來源: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business/financial-services/big-banks-take-lead-to-share-customers-credit-history/news-story/82ce967e5494d1415e3ec1082dfe2d56

  13

  09-2018

  原創 | “病毒式”的蔓延 Kmart也遭入侵!澳洲年輕人正不斷被它“奴役”

  12

  03-2018

  原創 | 三大行聯手掀起加息潮 會產生哪些蝴蝶效應?

  12

  09-2018

  澳洲大銀行迎來史上最大規模集體訴訟,賠償金額高達十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