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飼料 服務畜牧

  玉米的供求形式關係着飼料產業的格局,關係着飼料企業的盈虧,所以研究玉米問題是飼料從業者的一個必修課。

  玉米作爲我國第一大的糧食品種,是飼料工業和畜牧行業生產的主要的投入品,也是玉米深加工等工業行業的重要原料,涉及到產業鏈的長,輻射範圍廣,因此優化玉米產業結構,促進玉米市場健康發展,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助力鄉村戰略實施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促進農業產業興旺,農村積極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從產業鏈各環節入手,加快推動玉米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優化農業生產佈局,過去幾年農村引導玉米種植的調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種植結構趨向合理,預計調減種植面積5000萬畝,增加大豆1500萬畝,雜糧1500萬畝。

  糧改飼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其中糧改飼作爲農業部的重點任務之一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量化考覈指標。2015年啓動糧改飼以來,到今年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53億元,覆蓋17個省區,450個縣,今年的糧改飼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到1200萬畝。從效果來看,實行了四年多以來,有力拉動了種植業的調整,實現了種植業的雙贏的目標。2014年調減玉米700萬噸,45%替代種植基礎的玉米,增收350億元,增收幅度近30%。玉米可使奶牛的日產奶量增加3公斤,肉牛的飼料成本降低900元,肉羊的成本每頭降低40元左右,在促進循環發展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南豬北進西移,蛋雞南下

  近年來畜牧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在調結構方面,引導畜牧養殖業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糧食主產區轉移,生豬存欄調減2300萬頭,形成南豬北進西移,蛋雞南下的趨勢。在產業結構方面,畜牧養殖的規模化率達到了58%,朝着節糧的方向發展。肉蛋奶的結構調整,豬肉的比例下降到62%,“一豬獨大”的環境得到緩解。玉米產業政策的調整激發了市場的活力,2015年國家取消了玉米的臨儲政策,通過市場的價格分離的制度,建立了合理的價格機制,玉米收儲政策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激發了市場,釋放了庫存,也減少了進口。

  2015年下半年開始,倒掛的現象出現,以去年3月爲分水嶺,玉米的價格止跌回升,去年價格保持了強勢。我國玉米種植的結構調整成效也是非常明顯。下游需求被充分激活,產區開始出現了好轉。玉米進口300萬噸,同比持平,但是由於消費需求大幅復增加,去庫存的效果明顯。產能將進一步增長,預計達到1.16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消費量同比增加13%。

  中美貿易摩擦 玉米進口量將呈現下降

  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豆粕的比例下降,與玉米比價的關係出現逆轉,進口量將呈現下降,飼料工業是玉米消費的最大的一個部分,2016年全國工業飼料產量達到2.2億噸,如果把添加劑以及生產的飼料算進去,全年的總消費量預計3.5億噸,玉米的消費量超過2億噸,去除大米、高粱等替代產品以後,實際的用量估計在1.7億噸。玉米產業發展關係着飼料工業的發展方式,玉米的供求形式關係着飼料產業的格局,關係着飼料企業的盈虧,所以研究玉米問題是飼料從業者的一個必修課。

  (文章來源:新浪財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