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1910年9月14日,中國武術家霍元甲逝世。自小到大,霍元甲、李小龍一直是我心中之偶像,所以今天在霍元甲108個忌日之時顯得更加懷念。

懷念的不僅是他們的武藝超羣,也懷念他們的尚武精神,更懷念他們的民族精髓。

而這些正是當今國人之緊缺,所以筆者認爲今天應該更加珍貴地懷念和宣傳。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陸引進的第一部港劇便是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令導演編劇演員等萬萬沒想到的是播出盛況空前萬人空巷,連這首“衝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個個負起使命。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也傳遍大江南北振奮人心經久不衰。至今爲止,《大俠霍元甲》仍是千古絕唱的經典之作。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出生,1910年9月14逝世、享年42歲,清朝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兄三排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不僅武藝高超,而且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爲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雖然一生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其父霍恩第,迷蹤拳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爲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霍元甲自幼體弱多病,其父憂元甲習武有損霍家之名,遂不授藝。但元甲志存高遠,偷記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冷月棗林之僻,後被父察責。

元甲天資聰穎,虛心好學毅力驚人,功藝勝於兄弟之上,特別是在1890年元甲大挫一武師,其父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元甲。後元甲以武會友並自研心得,融合各派之長,將祖傳“祕宗拳”發展爲“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爐火純青之境界。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英國奧皮音在某戲院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天下無敵手”,並信口雌黃囂張跋扈,侮蔑中國人無能。霍元甲聞之憤然。於是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觀看,當“大力士”以“東亞病夫”之辱我中華之時,霍元甲豈能忍辱負重坐視不管?便氣宇軒昂地跳上戲臺欲訓狂妄自大之徒。豈料,“世界第一大力士”一聞霍元甲之名,便灰溜溜冰涼涼夾着尾巴離開了天津,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張園比武”。

“張園比武”讓霍元甲名揚上海威震江湖,武功被世人所認可,並自從創辦武術學校向社會大規模的傳授“霍家迷蹤拳”,“迷蹤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代表,其法出自少林,注重攻擊人身要害,特點是敏捷輕靈變化莫測,講究腰部功力、腳下厚實、身姿端正、發力雄厚。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爲此,孫中山先生大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親筆寫下“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以彰“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借比武之名,因敗於霍元甲而伺機下毒,故霍元甲因不治於9月14日身亡,英年42歲。

霍元甲一生光明磊落、俠骨丹心、嫉惡如仇、愛憎分明。在列國強盜姦殺搶奪“東亞病夫”年代,中國需要“尚武精神”,需要民族之魂、需要鐵骨錚錚的霍元甲李小龍,需要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需要九州大地的徹底甦醒,需要中華民族的奮力拼搏。

直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我們仍然需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無名和有名的戰鬥英雄,需要血性十足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民族精神!

比如魯迅,看到日本憲兵射殺中國人的時候,一大羣中國同胞竟然拍手叫歡,於是他棄醫從文改造民智拯救人性,並“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比如戰狼2----

比如邱少雲、董存瑞、黃繼光等----

當然,最應該感恩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

我們需要多宣傳這種紅色文化。

而不是開學第一課的娘炮文化。

過去是,現在是,永遠是。

崇武尚義,浩氣長存!

作者:拔槍有效

轉自:拔槍有效微信公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