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機器人在教育、娛樂、醫療等行業以及銀行、機場、賣場等商用服務領域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Analysys易觀發佈的《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趨勢預測2017-2019》顯示,2018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2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2%。

  與此同時,服務機器人行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例如,單點突破的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技術、導航技術、傳感技術,還很難完全解決複雜場景下的閉環應用,導致用戶體驗不夠好,這給行業的創業者帶來非常大的挑戰。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在近日人民網舉辦的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場科技革命,但科技本身最後還是要落地在消費者用得起、很好用的產品上。

  2016年,獵豹移動宣佈“All in AI”,並在2018年的“321機器人之夜”上一口氣發佈了五款機器人產品。

  與目前AI領域,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技術等單一領域的企業不同,獵豹移動投資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獵戶星空,專注於AI底層能力和機器人設備的製造。獵戶星空用兩年時間,搭建了全自研的獵戶機器人平臺Orion OS,集合了芯片+算法(腦),全感知人臉識別系統(眼),麥克風陣列(耳)獵戶語音合成技術(口),室內導航平臺(腿)和七軸機械臂(手)等完整技術鏈條,是行業內唯一的全鏈條 AI 技術。

  儘管搭建全鏈條的AI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但傅盛認爲,全鏈條 AI 技術不僅帶來了流暢的用戶體驗,也能夠支持大量的定製,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服務機器人行業處於早期,不僅僅體現在技術能力上,還體現在實際的供應鏈環節。

  以服務接待機器人“豹小祕”爲例,豹小祕採用了5000多個零件、20多個印刷電路板、30多個傳感器,同時採用高通和英偉達的三大芯片。這樣一個結構複雜的產品,對供應商的品控、供應鏈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企業內部不同背景下的人員溝通和管理難題。

  傅盛表示,不同於手機,機器人的供應鏈體量太小。“儘管我們一次下單可能是最大的行業公司了。但是相對手機動則百萬的產業鏈規模,今天整個機器人產業鏈都極不成熟。”

  爲此,獵豹移動和其投資的人工智能公司獵戶星空走上了自主研發 AI 芯片的道路。2018 年年底,獵戶星空發佈了專門針對智能語音和物聯網設備的 AI 芯片—— OS1000RK。爲智能音箱、故事機、兒童教育機器人等應用場景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目前,該芯片已經成功落地到數十萬臺智能音箱——小雅Nano 中,並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達到百萬的出貨量。

  同時,爲了保證品質,獵戶星空一方面幫助供應商設定品控標準、改進品控環節,設計自己的生產線。另一方面,加強軟件算法和硬件的結合。傅盛表示,在室內導航方面,因爲技術過於早期,算法融合不夠,就要買最好的激光傳感器,一個激光傳感器幾千塊,再加上好的芯片,成本造價居高不下。後來由於創業公司不斷做出更加廉價的雷達,團隊通過加強軟件算法,用一些融合性的算法去做一些比較便宜的激光雷達,使之比市場成本減少70%、80%。

  不斷加碼技術,並且優化供應鏈的各個細節,獵豹移動的服務接待機器人“豹小祕”憑藉出色的產品體驗,已經在各大行業中實現應用。

  與智慧酒店解決方案服務商蘇州一米聯手,“豹小祕”正式進入蘇州洲際酒店、君瀾江山國際、南京蘇寧雅悅酒店、陽澄湖瀾庭酒店等十多家酒店,這也是獵豹機器人在酒店行業的一次深入落地。

  除了酒店行業,過去一年,獵豹機器人還先後落地在石景山政務服務中心、中國陶瓷博物館、北京鳥巢3D 美術館等多個場景,提供智慧政務、智慧金融、智慧導覽等多個解決方案。

  未來,獵豹移動和獵戶星空將逐步開放自己的AI能力,希望接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傅盛表示,“只有這個產業規模大了,有了供應鏈,機器人的成本才能降下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