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冷

林黛玉不但一生下來就體弱,需要從小喫藥,而且,在她六七歲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人世,從此去到外祖母家過上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她的姥姥賈母比較的疼愛她,但,畢竟缺失了母愛,又寄人籬下的林黛玉內心變得比較敏感、多疑。

當她決定離開父親,去往榮國府的時候,有很多讀者說-----“當六七歲的林黛玉與前來接她的三個僕人,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她是非常的自卑的”,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這些讀者爲什麼這麼說呢?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紅樓夢》書中的原話,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書中是如何描寫林黛玉的心理活動的:

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喫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很多讀者認爲,六七歲的林黛玉在看到榮國府的幾個三等僕人,喫穿都非常的講究,於是,她便因爲錢感到自卑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的確,榮國府中的喫穿用度,林黛玉家是不能與之相比的,但是,林黛玉真的是因爲自家錢少,榮國府錢多而自卑的嗎?小冷認爲不是,理由如下:

一、衆所周知,古代的婚姻是講究門當戶對的,榮國府中的子女自然不會嫁給一個落魄戶或者是窮苦家的男子。

林黛玉的母親賈敏能夠嫁給林如海,也從側面說明林家的地位、威望、財富不差。

二、林如海的祖上是官宦之家,雖然,到了林如海這一代的時候,他已經沾不上什麼光了,但是,林如海自己通過科舉考試,中了探花,並獲得揚州巡鹽御史一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爲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所以,林家並不是特別的缺錢。

三、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林如海並不這麼認爲,他不但讓黛玉讀書識字,還給她請了教書先生,非常重視黛玉的教育。除此之外,林如海也是一個禮賢下士,爲人坦蕩,又會替其他人考慮的人。

這樣的家境、教育之下的林黛玉,是不會因爲錢財的多少,或是不如榮國府而自卑的。那麼,黛玉爲什麼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呢

這和她本身的性格有關,黛玉本就是心思敏感、謹小慎微之人,這在《紅樓夢》中的後文有多處體現,比如薛寶釵給衆姐妹送花的時候,下人最後一個送到林黛玉處的時候,黛玉就說了一些挖苦人的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