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一位朋友向人傳授其“鑑齡大法”:過去是看人的頭皮暴露面積,據此判斷年齡段;現在是聽人三句話內離不離得了一個“窮”字,即知其年代。

酒席一落座,爺爺輩張口是身體好不好,媽媽們愛談孩子期末考,只有身邊90後,在愁卡里錢還有多少。“哭窮”已成爲90後的“標籤”。實踐證明,這方法屢試不爽。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90後的錢到底去了哪兒?這個困擾萬千年輕男女的迷思,是時候擺上檯面好好敘敘了。

本文綜合採用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等方法,網上網下覆蓋500位90後,受訪者常居地涵蓋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及鄉鎮、農村等;羣體既包括職場人士,也包括在校學生。基於對這個微調查的統計,我們繪製了一個簡單的90後消費圖譜,試圖管中窺豹,挖掘90後“錢包空空”之謎,尋找新生代的消費走勢。

90後賺多少

從收入來看,月進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數佔比最高,達27.73%。由於90後步入社會的年頭有限,因此月薪在1.2萬以下的受訪者超過八成。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愛把錢花哪兒

食,乃90後開銷的大頭。

相比70後、80後而言,90後的“恩格爾係數”普遍更高。大多受訪者表示,喫飯在其日常花銷中佔比最高。

緊隨其後的是美妝服飾、房租房貸、社交應酬以及交通出行等。總體而言,衣食住行仍是90後支出的主體架構。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存得下錢嗎?

比上面的收入差距更扎心的,是自己的儲蓄率。在此次調查中,有逾三成人表示自己是“月光族”。與此同時,月盈餘佔月收入70%以上的比例僅有1.68%。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受訪者中有九成認爲存錢很有必要,但選擇理財的不到一半。

你認爲存錢有必要嗎?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你平時會進行理財嗎?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投資偏好

從統計數據來看,餘額寶、零錢通等互聯網理財項目成爲90後的投資最愛。其次,基金和銀行儲蓄也是較多年輕人的選擇。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財務狀況自我評估

在給自己實現的財富自由階段(即可在下述限定的品類內任意購買,以滿足需求)打分時,認爲自己處於“便利店自由”的人數最多,另外還有近25%的人表示已實現“口紅/遊戲自由”。

對於個別“買車、買房雙自由”的人,只能說,真乃“90後豪傑”也!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有意思的是,比起傳統喫穿用度,90後消費去向類目裏,還有不少“生面孔”。爲此,我專門約出了幾位“硬核”90後,由他們來現身說法:錢,究竟哪裏去了?

爲自己“充電”

和胡先生碰面的第一幕,始自他掏出他的12格分裝藥盒,昂頭吞下兩顆“酵素”的場景。“咕嚕”一聲之後,宣告他正式進入“大快朵頤”的階段了。

看着他一刻不停的筷子,我不禁暗笑。

“你之前不是還爲你奶奶不顧勸阻買保健品,和她在家庭羣裏大吵一架嗎?”

“嗨,那是年少不懂事。老太太買的哪兒是健康啊?心安罷了。”

曾經他眉宇間的那絲真切的憂慮仍縈繞在我眼前,如今他如此決絕地捨棄立場,讓我有些猝不及防。

緊接着,他說,“你知道我們組同事有多養生嗎?人手一瓶奶薊草護肝丸,外賣點的是強效祛溼古法涼茶,薄荷糖得選添加維生素與膠原蛋白的。”末了他又補充道,“要緊緊抓住一切機會變得更健康哦!”

我隨口問道:“那你平時幾點睡的?”

對面的男子突然沉默了。

我知道,這個問題踏足青年工作者的“禁區”了。隨即我又知道,所謂買個“心安”究竟買的是什麼了。

此外,在知識付費興起的時代裏,胡先生髮生的第二個顯著變化是,他竟購齊了幾乎所有音頻網站、下載軟件、網盤、付費公號、Live講座的會員。而當初,全班的電影“資源”都由他一手操辦。

看到我有些狐疑的眼神,他笑着說,“支持正版嘛!而且現在也沒那麼多時間自己去讀書、找劇。不如干脆拿現成的、人家整理好的,嚼碎了你嚥下去就是你自己的了。”

胡先生態度鮮明地向我傳達瞭如下觀點:

知識從來就不該是免費的。如果不及時爲自己“快充”,你會發現自己迅速陷入知識貧瘠。拿金錢成本衝抵時間成本,值!

爲“主子”折腰

黃麗莎有隻貓,布偶。她常說,貓比她金貴。

這話倒沒錯,畢竟從寵物店抱回來的時候,她向店主轉賬兩萬塊。

我們愛叫她“上海冷都女”,因爲她行裝偏愛黑色。而這隻布偶就是她在這座孤寂城市的陪伴。

如果你在凌晨十二點,看見她抱着貓蜷在出租車後座上,那麼行程目的地十有八九是寵物醫院。

給貓打疫苗、除蝨、做絕育手術、剪指甲、洗澡,沒個大幾千根本出不來。

還有日常的開銷:

進口貓糧:280元一袋

豆腐貓砂:40元一袋

貓爬架:1500元一組

……

她掰着手指頭一項一項念給我聽。

我趕忙說:打住!

我第一次覺得我媽對我成長路上“揮金如土”的指責有失偏頗。

當然,在她的描繪里:星期天的午後,爲自己泡上一杯卡布奇諾,點上香薰蠟燭,縮在被窩裏看部法語片,這時候極需要一隻貓來爲她小布爾喬亞式的生活做些點綴。

但我知道更多時候,讓她感懷的是,十一點下班回到家中時,有個小生命會從門後探出頭來,舔舔她冬天依然倔強露出的腳踝。

“沒見你照顧自己照顧得這麼用心啊。”

“是啊。”

不同於王麗莎提起“貓主子”的溫情脈脈,飛哥說起自家的狗,語氣總是帶着“怒其不爭”的口吻。不過相同的是,他們爲這些“小精靈”花起錢來都是毫不手軟。

“用最好的設備,要讓我家狗子做社區最拉風的狗!”

這是飛哥的夢想。

爲“偶像”掏錢

一個奇妙的開銷列目。

可以說,阿羊喜歡哪位“鮮肉”,通過房間裏堆滿哪種產品就能判斷出來。有時候是礦泉水,有時候是洗衣液,外包裝上畫着誰,誰就是她近期的心頭好。

據阿羊口述,她們的粉絲團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分工明確、等級森嚴,誰負責哪一板塊,一目瞭然。

“錢不是萬能的,我們還看統籌能力。不過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行的,不然怎麼給idol打榜、刷數據啊?”

在此,我忍不住提出了一個困惑我多年的問題,“紐約時代廣場LED屏寫生日祝福,放衛星帶idol照片繞地球一週,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嗎?粉絲們也太壕了叭!”

她大手一揮,表示那些動作皆出自“大粉頭”。“像我們這種比較小的,一般就是付費聽聽新歌,買點專輯,訂他們拍的雜誌封面,最多也就趕趕機場,去去活動。”

而在衆多“你追星不得不做的事”裏,阿羊覺得她最愛的是聽演唱會。

“有時候,我覺得舞臺上高高在上的人就是另一個我,和所有人在簇擁他的時候就像在擁抱我自己。尤其是買內場、坐在前排的時候,我覺得我從未離另一種生活這麼近過。”

“買前排啊,”我打趣道,“怪不得你這麼窮”。

她笑着回答,“爲偶像發光發熱嘛。”

“人家腰纏萬貫,需要你盡這點綿薄之力?”

“你懂不懂什麼叫聚沙成塔,什麼叫禮輕情意重,什麼叫輸人不輸陣?”阿羊反脣相譏。

某種程度上說,我被阿羊的追星熱情給震懾到了。那一刻我相信,確實存在着一個平行時空,在那裏阿羊是位不用埋頭整理execl表的歌星。

按她本人的說法,追星是她在喧囂塵世裏撕開人生不同可能性的一道口子。

比起阿羊,爲二次元偶像“撒錢”的阿希,似乎更不爲人理解。書櫃擺滿手辦的他,在和媽媽提起這些手掌大小的人偶時,習慣性把價格去掉兩個零,好讓她們聽起來更符合其絕對價值。

這個爲初音手辦、王者皮膚“花錢不眨眼”的人,在喫上最愛泡麪火腿腸,穿上不計較Adidas到底幾個a或d,口頭禪是“有錢難買我高興。”

爲“人情”犯愁

不少90後正忙着立業,也有部分已在籌謀成家。

親朋好友祝福不能少。人們懷抱着“紅包越厚,關係越鐵”的想法,將份子錢的門檻越堆越高:2000元起步,3000元打底,5000元是兄弟,10000元見真情。

但經由上述調查可知,90後中仍有大量人口月收入徘徊在3000元以下。這酒,還能喫得起嗎?

別擔心,總有些貼心人兒勢將“爲百姓着想”的口號落實到日常交際中去。這不,前幾天,我朋友圈裏一位準新娘,在公佈她結婚喜訊的同時,特推出在校學生和畢業兩年內朋友份子錢減免活動!引來掌聲陣陣,好評無數。

90後的財貌圖譜:八成人月收入不足1.2萬 你的錢花哪兒了

對此,我特地採訪了我們的共同好友米米。米米直呼:“太拉好感了!天知道要是一個月裏參加一次朋友婚禮,剩下的時間裏都得喫土啊。”

米米給我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的市價,同事結婚送1500元,關係好的要翻倍。親戚更不必說,沒有3000元拿不出手。光這一項支出,就能吞掉她近半個月的工資。

“所以我現在愛給別人當伴娘。雖然要凌晨起來化妝,但是可以不用交份子錢哦!”米米狡黠一笑。

當然,論及“聚餐經濟學”,小葛這號人物不能不提。小葛不姓葛,但由於他葛朗臺式性格過於深入人心,故得此名。他的宗旨是,“沒有我請的客,但沒有我不去的請客。”

據他說,現在90後時興AA制。曾經爲搶着買單推推搡搡,甚至大打出手的盛況已一去不復返。“所以,沒辦法。我現在基本不出去聚餐了。”

“你想啊,現在隨便去家火鍋店,人均150總要的伐?要是日料店,那200也喫不到什麼。我一個月工資只夠聚20次餐,還不夠覆蓋我一個月光喫飯的開銷呢。”

小葛點醒了我。我突然知道自己一些憑空消失的錢,其實只是流向了某幾家餐廳的後廚。

爲“安全感”奮鬥

年輕人不再存錢、理財和投資了嗎?也不盡然。

周圍幾乎所有人都被小李用“你今天買房了嗎”叨擾過。

這個比房產中介更關切你是否“安家落戶”的年輕人,是位貨真價實的90後。他說,他的全部安全感就來自在工作的城市有套屬於自己的房。

“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拿3000塊的工資,租着2000塊的房子,到頭來房東叫你搬你就得打包行李走。說到底,這個你每月供着的房子和你沒什麼關係。”

他將這種觀念歸因爲自己是個保守的人,“我始終認爲你和這座城市真正產生關聯就在於你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所謂漂泊就是寄人籬下,所謂定居就是安土重遷。”

“你不理房,房不理你。”

“與其讓現在的自己穿回20年前叫父母買房,不如讓20年後的自己叫醒現在的自己!”

小李唾沫橫飛、慷慨激昂。現在的小李正同時供着兩套房,一套是自住二手房,另一套還未交付使用。

精打細算的他將自己屋子裏的另一間閒置房間租給了朋友,“貼補貼補家用嘛。首付靠父母,自己每個月還一萬五左右的房貸吧。還能剩下幾千塊。”

他挺滿意。

而自大學起就開始炒股的大劉,在他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的同時,收穫一個“資深股民”的稱號。

他常和我們這羣朋友說,不讓“錢生錢”就是浪費錢。只有看到錢在滾滾運作,自己才能獲得安全感。

“股市漲漲跌跌,蘊含着人生起起落落的道理。”他故作深沉地說道,“炒股玩的是人性。”

我問他,你的人性經受住考驗了嗎?

他答,“劣根性讓我常追高割低,待在谷底,但我始終憧憬着光明的未來。”

“存銀行不好嗎?”

“可這就是人性啊!”

感謝各位有耐心的讀者看到最後。

在此我爲您獻上90後間最誠摯的祝福語:“恭喜發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