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甲

大家在影視劇裏經常會看到這種鏡頭——屍山血海中,一身腱子肉的主人公被打了一槍(當然也許會是很多槍,看劇本的世界觀算不算高魔了。而且中槍一定是正面,背面的傷口太難搞,你能想象英雄跟搓澡一樣把手往背後使勁伸?),然後他掙扎着躲到一個敵人看不到的角落裏,撕開自己薄如蟬翼的上衣,露出碩大渾圓的胸肌,和搓衣板一般的腹肌,導演一般都會給大特寫,他看了看血流汩汩的傷口,皺了皺眉頭,那神情彷彿挑剔的主婦在超市裏看見一塊不新鮮的豬肉,他熟練地擰開一顆子彈或者別的什麼能提供火藥的玩意兒,要是樂意擰個二踢腳都可以,把火藥倒到傷口上,然後開始點火,一道亮光閃過,空氣裏瀰漫着焦糊,我們的主人公被烤熟了——開玩笑的,他處理好了傷口,看起來我們的主人公暫時恢復了血條,看上去狀態比屏幕前熬夜的各位還要好,可以繼續和敵人搏鬥了。那這是真的嗎?

首先呢,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的,甚至某些部隊的手冊裏也寫過,但就如上圖所揭示的那樣,脫離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這招是不是可行首先得看主人公的創口大小/深度/位置,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如果主人公是被以下幾種武器打中,擊中四肢估計百分百截肢,擊中軀幹就省事了,走得很安詳,沒有那麼多死前逼逼叨叨抻面條的大段對白。

或者更直接些,頭部被75毫米炮直接命中(爲這位蘇軍默哀一分鐘)。

是的,要強調的第一點就是不能被太過“帶勁”的武器擊中,確保沒有那種碗口粗的貫穿傷口或者斷肢情況出現,說得直白些就是還能搶救一下。

如果是步兵輕武器給鑽的孔,可以歸入到能搶救的範圍內,也許可以點火藥。

當然,點火藥的適用範圍還得再細分下——

中彈位置在頭部/不行,大腦這種精密器官十分不耐操。

中彈位置在頸部/不行,頸部的神經和管道太多,稍有不慎就會烤成全家福。

中彈位置在胸口/無論是不是貫穿傷,都不行,先解決血氣胸的問題。

中彈位置在腹部/把腸子塞回去先,耷拉截腸子在外面點火藥打算做溜肥腸啊?

中彈位置在四肢/好了有可行性,接下去再說。

中彈位置在弟弟/這種傷情處置我確實沒接觸過,不過用火藥灼燒可能有比較嚴重的後遺症。

當然,星爺開導過我們——

1887年的一篇醫學文獻提到了在野外用火藥進行燒灼,但它要求用火藥覆蓋刀鋒,然後用熾熱的刀鋒進行燒灼,歸根結底還是鐵板燒而不是燒烤。

火藥燒傷口只是一種電影的演繹罷了,其目的是爲了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爲了展現治癒病人的流程。過去常用熱燒灼消毒止血,但只針對較淺的血管或感染有效,卻會破壞較深的血管和神經,傷口十分熟,好肉五分熟,血管三分熟,畢竟熱能的傳遞是遞減的,而不是戛然而止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用紗布或糖配合包紮繃帶可以幫助止血,甚至可以進行傷口消毒,但如果就真的那麼不湊巧,你碰上了一個只有火藥的病人,嘗試一些愚蠢的方法也不是不可以,至少有點兒心理安慰作用嘛,你大可以試試……但是如果喫得太多的話,肉就會燃燒過度。

其實自打蘭博在電視上玩了這麼一把,人民羣衆就覺得誒這他媽是靈丹妙藥,我個人很擔心這會教壞小朋友,因爲火藥很容易變溼。血是液體,血液摻着火藥粉末,基本上會成泥巴狀,溼漉漉,黏糊糊,拎起來一串,放地上一灘,甩牆上一片——這怎麼點燃?

還有一個叫做反應時間的東西。需要用火藥來止血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大量快速出血,要是像南京人喫餛飩時倒辣椒麪一樣點了一點火藥上去——血立刻把火藥沖走了,要是橫下心倒了一大把,點着了直接爽到昇天。

拜託,這是在做噴燈牛排嗎?同樣的原則,你最好用火藥來生火,消毒金屬物品(刀子,勺子,什麼的),然後用來燒灼烙燙傷口。或者,點火燒水,清洗傷口,消毒繃帶。雖然在電影裏,傷口點火藥確實很酷。

(止血帶這麼好的東西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必備佳品)

最好是用一束臨時繃帶固定一束布,並清洗/更換繃帶以避免感染。千萬不要接受好萊塢的急救建議。比如盲目學貝爺喫昆蟲,用火藥燒傷口,看見清水潭就拼命跑過去喝,這些都是作死行爲。作家和演員不會問“這是準確的嗎?”就像他們經常問的那樣,“這樣做看上去很酷嗎?”

而且其實點火藥沒啥卵用,只能燒灼掉毛細血管的滲血。

如果大家所希望嘗試的燒灼,是指迅速地在傷口內和周圍燒灼肉,使組織脫水,蛋白質變性,甚至碳化,那麼是的,可以試試。這並不意味着它會止血或達成任何你想要的效果,只會讓傷口更嚴重,更痛,並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它會留下比以前更深更寬的傷口,因爲燒傷的皮膚組織已經無法修復,如果不及時處理,它只會增加感染面積,因爲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燒傷本就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問題,如果本原本的開放性傷口上出現了燒傷會使傷口清創幾乎不可能清理,而且真的是疼痛難忍,疼痛足以導致傷者休克(想想電影裏經常出現的一種審訊手段)。

燒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神話,因爲人們常常誤以爲它是一種有效的傷口癒合方法,或者它能自動止血。其實它所能做的只是使傷口更加嚴重和疼痛。

像皮膚這樣的動物組織生物材料在加熱時不會像某些金屬、塑料或玻璃那樣融合在一起,它只會被脫水,褐變(美拉德反應),碳化燒糊,大家記住,蛋白質的變性是不可逆的,誰能讓一條煮熟的魚再活過來轉頭做壽司?搞一魚兩喫呢還?

(你倒是讓它活過來啊)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毒和解藥,尼瑪,假的一批,大部分的毒藥並沒有特效解毒藥,小說看看就過了。你說郭靖喫了河豚中毒了,誰能救?被口服下毒了就趕緊喝些牛奶,用牛奶裏的蛋白質來替代變性,順帶降低胃裏的毒液濃度,然後趕緊吐,然後再喝,再吐,這樣基本上就有了那麼一點點的生還幾率了。

這裏也順便點評下美軍特戰專業戶馬克·沃爾伯格飾演的鮑勃·李·斯瓦格。他中槍之後就沒有咋咋呼呼點火藥,而是搶了FBI的勤務車,在上面搜出急救包,用裏面的(QuikClot)止血粉來止血,並且在之後的逃亡之中注射補充失血造成的體液流失,然後撐到了專業的護士妹妹來給他做手術取子彈——目前爲止很好。

當然,要是他注射的是藥廠配好的注射液就更完美了,因爲在所有的給藥方式中,靜脈輸液是風險最高的一種,它不經粘膜吸收而直接進入血液。而且用量較大,如果出現問題難以彌補。藥廠的流水線做出來的輸液產品和設備的標準很高,首先要嚴格無菌,pH及滲透壓、不溶性微粒個數也有嚴格規定。

雖然理論上有了純水、氯化鈉、葡萄糖等物質就可以配製輸液,但實際上生產過程不僅是配製,還要經過pH調整、濾膜過濾去除微粒、滅菌等環節。如果沒有專門的生產設備和檢驗的話,想保證溶液符合輸液標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在緊急時,連潔淨的純水和準確量取糖和鹽的設備都很難尋找。再說輸液設備也是需要無菌的,汽車上的軟管在潔淨度上無論如何也難以達到輸液所需的要求。總結——運氣差,液體配比錯誤,直接死了。要不運氣好點,高滲液抗休克成功,但是液體裏面有細菌,劣質的管子會掉碎屑下來,之後不久,敗血症或者血栓,死了。

再次強調,堅持已被證實的有效策略,不要想着另闢蹊徑。用乾淨的毛巾或敷料敷在傷口上,用力壓緊傷口,直到出血停止,直到急救人員到達,或者有更持久有效的解決方案出現。如果是生死攸關的情況,在傷口和心臟之間(也就是近心處)使用止血帶。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裏,我在此衷心感謝章魚和院前大佬的技術支持,各位讀者有什麼想說的都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大家也可以多去了解下美軍TCCC的相關內容,材料也多,講的也夠詳細,比電視上瞎咧咧的野狐禪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