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弱國了。現在我們的軍事實力已經在世界前列,我們已經擁有自主研製多種武器的技術和資本。但在上世紀,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中國並沒有那麼多資金和技術去獨立研發武器。當時我中國武器大多靠模仿研發出來的,比如中國的50式衝鋒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仿造的是蘇聯的波波沙。但是50式的研發並沒有全部依賴於波波沙,而是對其進行了適當的改造,它放棄了波波沙特有的彈股設計而採用了彈匣設計。這是爲什麼呢?接下來就給你答案。

這款衝鋒槍仿造波波沙,用彈匣而不用彈鼓,原因在這!

首先來看看50式模仿的這款衝鋒槍。波波沙衝鋒槍是蘇聯的一款經典衝鋒槍。它採用彈鼓來補充子彈,彈鼓的設計讓這款槍的續航能力很長。它的彈鼓可以容納71發子彈,容量巨大,打人的時候不用擔心沒有子彈。七十多發子彈的超大容量設計非常適合持久戰以及無法及時得到補給的戰鬥。波波沙也正是因爲這個設計,在二戰時期的優勢非常強,威名遠揚。

這款衝鋒槍仿造波波沙,用彈匣而不用彈鼓,原因在這!

再來看看我們仿造出來的50式。很多人看到這把槍就會比較好奇,爲什麼50式沒有吸取波波沙的“精華”所在,爲它裝上一個彈鼓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得看看當時的50式生產背景 。

這款衝鋒槍仿造波波沙,用彈匣而不用彈鼓,原因在這!

50式的生產背景在二戰之後,波波沙特有的彈鼓設計對當時的戰爭條件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好處。事實證明,彈鼓這種大部件在後續的時光裏也逐漸被埋沒,最終也隨着時代被淘汰了。因此,50式並沒有採用波波沙的彈鼓設計。

這款衝鋒槍仿造波波沙,用彈匣而不用彈鼓,原因在這!

其次,當時並沒有大規模戰爭,50式的設計也完全不用特別考慮續航的問題,彈鼓這種對於續航能力很重要的大件捨棄替換成彈匣也無所謂了。而且在戰場上,彈鼓和裏面子彈的重量很沉,都裝上會影響整個軍隊的行進速度,降低射擊的效率。所以50式才選擇了輕巧的彈匣。裝上彈匣的50式不用擔心重量問題,輕巧的槍身也爲射擊提供了方便。

這款衝鋒槍仿造波波沙,用彈匣而不用彈鼓,原因在這!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成本問題。當時的中國並沒有現在這樣有錢。之所以要仿波波沙來研製50式也正是如此。因此,性價比高、便宜好用纔是50式研發的最根本目的。彈鼓本身的成本要比彈匣高出不少,加上之前所說的重量問題,給50式裝上彈鼓反而會讓它的實用性和性價比下降。因此,我們的研發人員最終選擇了將彈匣作爲50式衝鋒槍的供彈方式。

這款衝鋒槍仿造波波沙,用彈匣而不用彈鼓,原因在這!

總的來說,彈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二戰時期。二戰結束了,突擊步槍的時代到來了,衝鋒槍也逐漸被歷史淘汰。衝鋒槍的研製國家也變少了,彈鼓這種衝鋒槍的“特色”部件也變得越來越不常見。說白了,中國的50式不用彈鼓並不是波波沙的設計不好,而是彈鼓本身不適應當時的戰鬥,不再適合時代本身的發展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