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用啊,趙匡胤將林仁肇畫像掛在便殿,等到南唐朝貢的使臣來到——有的記載說是南楚國公李從善(南唐中主李璟第七子,李煜的弟弟),有的記載說是齊王李景達(南唐烈祖李昪第四子,南唐中主李璟之弟,李煜的叔叔),考察兩人平生經歷,比較大的可能是李從善。開寶五年(972),南唐後主李煜中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反間計,將林仁肇殺害。

林仁肇(?-972)是建陽(今福建省南平市)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名將,史稱他『剛毅有膂力,姿質偉岸,身上還有一個威風凜凜的老虎紋身,被人們稱爲林虎子』(也作『林虎兒』)。

林仁肇原是閩國(位於福建的十國之一,909年建國,945年被南唐攻滅)裨將也就是中下級軍官,閩國亡國後很久沒有當官,直到後周與南唐發生戰事,南唐中主李璟派人到福建募集勇士,他才與陳德誠、鄭彥華等人一起應募,並提拔爲將領。

林仁肇在歸南唐後很快嶄露頭角,在救援壽州(今安徽省淮南市)的戰事中,攻城南大寨有功,又破濠州水柵,被提升爲淮南屯營應援使,又在正陽橋一役中逆風舉火焚橋,力阻後周軍隊的進擊,戰後論功行賞,被任命爲鎮海節度使(即潤州節度使),又受命駐守軍事重鎮武昌(今湖北省武漢市)。

北宋建立之後,開寶三年(970),林仁肇竭力勸說南唐後主李煜,請求收復淮南——之前淮南戰役南唐失敗,後周盡得淮南14州、62縣之地,林仁肇的提議是出於『守江必守淮』的戰略構想(雖然當時沒有具體這五個字的說法),是保衛南唐疆土的長遠之計,但是南唐後主李煜孱弱膽怯,沒有采納林仁肇的這個建議,並讓林仁肇改任南都(今江西省南昌市)留守、南昌府府尹。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淮南土地盡入後周之手對南唐形成了巨大的戰略威脅。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後主聞之,不知其行間也,潛使人酖仁肇。——《十國春秋》林仁肇傳

開寶五年(972),南唐後主李煜中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反間計,將林仁肇殺害。不久之後,南唐被北宋滅亡。

本文談古論金就是要與大家說說這個反間計。

陸游撰寫的《南唐書》、吳任臣編撰的《十國春秋》、邵思撰寫的《雁門野說》都從不同側面記載了這個故事:

當時宋太祖趙匡胤擔心林仁肇勇敢有謀略,會成爲自己平定南唐的禍患,便派人收買林仁肇的左右,偷來了一幅林仁肇的畫像——一說從林仁肇曾經鎮守的武昌的寺廟裏偷來的——畫像有什麼用?有用啊,趙匡胤將林仁肇畫像掛在便殿,等到南唐朝貢的使臣來到——有的記載說是南楚國公李從善(南唐中主李璟第七子,李煜的弟弟),有的記載說是齊王李景達(南唐烈祖李昪第四子,南唐中主李璟之弟,李煜的叔叔),考察兩人平生經歷,比較大的可能是李從善。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趙匡胤影視形象。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李從善影視形象。

趙匡胤就假模假樣地問使臣:

你認識這個人嗎?

李從善說:

臣下不認識,不過有點像我們江南的林仁肇。

趙匡胤說:

恭喜你答對了。這就是林仁肇,今日他有表章給我,並進奉這幅畫像,他說馬上就要來歸朝,朕將派遣使者迎接他。

做戲做足,趙匡胤還指着一處空空的大宅子對李從善說:

這就是我給林仁肇準備的宅邸。

李從善立馬派人偷偷地逃回南唐向後主李煜彙報,於是李煜便派人毒死了林仁肇。

故事很清楚明白,但是也很值得懷疑。

歷史上的反間計很多,比如《史記·陳丞相世家》就記載了陳平對項羽范增使用的反間計。

話說項羽派遣的使者到了滎陽的劉邦軍營,劉邦用牛、羊、豬三牲全都具備的太牢之宴加以款待,本人也以高級別的禮儀親自接見,可是,當見到項羽的使者,劉邦就佯裝喫驚地說:我還以爲是亞父的使者,原來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讓人把高規格的酒餚端走,換上規格較低比較粗劣的飯菜端給項羽的使者。項羽使者回去以後,把這些情況稟告給項王,項羽果然對范增大起猜疑,終於導致范增辭職出走。

明代學者陳懿典對這一段如是評論:

剛進了太牢,忽然換成粗食,這像狙公戲耍猴子一樣,項羽的使者、項羽本人只要稍微想一想,都只會微微一笑(甫進太牢,忽更草具,其狙公之芧否?楚之使、楚之君試一思之,可不莞然一笑乎?)

乾隆帝在《通鑑輯覽》裏說:

陳平的這個計謀,用來騙三歲小孩也不能保證小孩一定會相信,史書上卻推崇爲奇計而傳之後世,可發一笑。 (陳平此計乃欺三尺童未可保其必信者,史乃以爲奇而世傳之,可發一笑。)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陳平的反間計與食物有關,顯得拙劣而低級。

確實,陳平所使用的反間計拙劣而低級,這種小兒科水平的計策,是不可能使項羽和范增內訌分裂的。而趙匡胤使用的反間計同樣如此,爲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想象一下:

皇太極施展的針對袁崇煥的反間計如果是把袁崇煥的畫像掛在自己瀋陽的宮殿中,直接對崇禎帝的人說他馬上要投清,然後崇禎帝知道後直接把袁崇煥殺了,這樣的事再大膽的網絡小說家業編不出來。

事出反常必有妖,很大的可能就是趙匡胤的反間計其實質不是這樣的。

前面說過,林仁肇原是閩國裨將,閩國亡國後很久沒有當官,在後周與南唐發生戰事後才又應募從軍,這樣看來,林仁肇至少有10年時間淪落民間,只是一個白丁,考慮到林仁肇是閩國大臣林仁翰的弟弟,這一點也就不奇怪。

開運元年(944)三月,閩國王延曦部將朱文進、連重遇殺王延曦,朱文進自稱閩王,林仁翰率領30人,斬殺朱、連二人,迎立王延政,也是閩國政壇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閩國被南唐滅亡時候的地圖。

王延政是閩國末代君主,國亡被南唐俘獲之後,李璟封他爲羽林大將軍,後來又被封爲鄱陽王、光山王,但是這個王爺的待遇就是以後李煜在開封的待遇,林仁肇通過其哥哥林仁翰與閩國舊主有着二度人脈的密切關係,其出身帶來的先天原罪在南唐本就是打入嫌疑另冊的人物。

南唐實際掌管軍事事務的大將軍皇甫繼勳、代替林仁肇擔任鎮海節度使的朱令贇等人又與林仁肇關係不好,他們構陷林仁肇向宋朝求取外援,想要在江西自立爲王。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影視作品中的林仁肇也是對國主不怎麼服氣的樣子。

前面我們還說過開寶三年(970)林仁肇向李煜建議收復淮南,林仁肇具體向李煜祕密建言的內容中包括一個計劃:

臣起兵日,仍馳聞北朝,言臣據兵竊叛,事成歸國,否則請族臣,以明陛下無二。

也就是說,林仁肇提了一個想法,自己起兵攻打宋朝收復淮南的時候,南唐朝廷與之切割,說他是擁兵叛亂,如果成功就回到南唐,如果不成功就族滅林仁肇全家,來表示與南唐朝廷與後主本人無關。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林仁肇提議收復淮南的時候,淮南已經脫離南唐12年了。

主意是好主意,但是出了這個主意,很難防止後主李煜聯想,那要是出身本不是南唐嫡系的你攻打宋朝成功,真的『據兵竊叛』,不再回歸南唐了呢?!

也許,正是因爲在後主李煜心中種下了這個猜忌,加上李煜信任倚重的皇甫繼勳、朱令贇說的壞話,才導致了後主李煜自壞長城毒殺林仁肇。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李煜所用人才中,盧絳善戰,屢挫宋軍,陳喬、張洎善謀,爲南唐構造防禦體系,韓熙載、徐鉉等也堪稱一時名臣

南唐後主李煜毒殺一代勇將自壞長城,真是因爲趙匡胤的反間計嗎?

『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是人們對李煜的刻板印象,實際上李煜很可能是被低估了。

李從善傳來的消息起到多大的作用,或者是不是趙匡胤施展過這樣拙劣的反間計,對這個結果影響並不大——但是,在這一個反間計故事中,南唐後主李煜愚蠢輕信自作孽不可活的形象被塑造得比較突出,因而在宋朝之後的官方話語體系中,這個故事自然就勝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