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玩笑地说句,就算所有宁波人都跑了,我也不会走。我一直对公司充满信心。”银亿股份(000981.SZ)实控人、宁波首富熊续强曾这样公开对外表示。

但信心归信心,现实是现实。在安抚外界情绪的背后,银亿股份悄悄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破产重整,这份文件就静静躺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目前尚未受理。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毫无疑问,2019年是关乎银亿股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年。在债券违约、商誉减值、业绩暴跌、被ST、独董出走等一系列打击下,公司转型汽车业务也遭遇重创,前途未卜。

过去25年间,熊续强和银亿集团曾经历过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2004年楼市调控,以及2011年开始长达5年的当地楼市低迷期。这次,熊续强还能带领银亿集团浴火重生吗?

成名之路

无论是在宁波当地还是中国商界,熊续强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传奇人物。与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诸多企业家一样,熊续强也是“仕而优则商”的典型代表。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熊续强)

从杭州化工学校毕业后,熊续强回到宁波,并顺利进入机关单位工作,从基层员工做起,一直做到宁波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的位置。

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激励下,宁波当地国有企业也迈开了改革步伐。1991年,熊续强被任命为宁波罐头食品厂的一把手。

彼时,宁波罐头食品厂亏损严重,一年亏损额接近两三千万,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濒临破产边缘。

熊续强上任后,改变激励机制,接连拿下订单,仅用一年时间,就带领宁波罐头食品厂走出逆境,取得“500万元的利润、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的成绩,创汇额占全市总额的1/5。

在中国城镇化刚刚起步的1994年,38岁的熊续强嗅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商机,毅然告别体制下海经商,创立了银亿集团,并将目光投向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房地产行业。

与大多数房企热衷建新楼盘不同,熊续强眼光独到,将着力点放在收购烂尾楼上。依靠收购改造烂尾楼,银亿集团成功赚到第一桶金,踏入房地产业务的快车道。

在收购改造烂尾楼的过程中,银亿集团屡创佳绩,公司总部办公楼宁波外滩大厦就曾是烂尾楼之一,而宁波第一个每平米售价超万元的住宅楼盘外滩花园也出自银亿集团手下。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宁波外滩大厦)

其中,宁波外滩花园是银亿集团的得意之作,该楼盘被评为“2004年中国10大新地标建筑”。宁波当地人对银亿集团颇有好感,至今仍将银亿集团称为“烂尾楼处理专家”。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宁波外滩花园)

此外,银亿集团还相继收购宁波罐头食品厂、宁波木材厂、宁波电视机厂、宁波经济发展总公司等一大批“老、大、难”的大中型国企,分流、安置1000多名国企老员工。

2007年,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熊续强察觉到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的发展机遇。在熊续强的主导下,银亿集团开始把资源类工业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

通过投资,银亿集团在山西创办了集原煤开采、煤炭洗选于一体的煤化工企业,并在广西新建了当时国内第一大镁厂和第二大镍厂。

2010年,银亿集团第一次跻身中国500强企业,此后连续8年入榜。早在2007年,熊续强就已登上《胡润百富榜》第36位,此后更是频繁登上各大富豪榜单。

2011年,银亿集团已经是宁波龙头房企、全国百强房企,通过借壳ST兰光实现上市,更名“银亿股份”,成功跻身资本市场。

疯狂扩张

2011年,宁波当地陷入楼市低迷期,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银亿股份遭遇重挫。2012年起,银亿股份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为扭转业绩窘境,银亿股份开始谋求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熊续强主导下,银亿系转型分成两步走,首先是资本市场收购,其次是跨界高端制造。

2014年,银亿系斥资3.5亿入主康强电子(002119.SZ);2016年,银亿系花费8.4亿控股*ST河化(000953.SZ),熊续强由实干型企业家化身资本捕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徐翔也相中了康强电子,“宁波敢死队”与熊续强展开激烈竞争,后因徐翔被捕,熊续强最终入主康强电子。

2016年,熊续强带领银亿系再次谋求转型,在原有房地产主业之外,开始谋求“房地产+高端制造”的双轮驱动模式,而高端制造具体指的是汽车零部件领域。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汽车零部件制造)

但是,从房地产到汽车零部件,跨度不是一般的大,为了尽快追上业内节奏,熊续强带领银亿系开始大肆收购,并将触手伸向海外市场。

2016年起,银亿系一口气买下美国ARC、日本艾礼富、比利时邦奇三家行业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累计耗资120亿。

收购完成后,美国ARC、比利时邦奇被作价109亿注入上市公司银亿股份,此举快速推高了上市公司规模。

为体现公司主营业务和战略方向的变化,2018年3月,上市公司名称变更为“银亿股份”,不再出现“房地产”字眼。

在一系列并购刺激下,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在2016年8月达到历史最高价13.27元/股,银亿股份总市值也水涨船高,一举突破500亿大关。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巨量的资产买入让熊续强身家暴涨,在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熊续强以29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95位,获得“宁波首富”的称号。

此外,熊续强还拥有诸如宁波工商联主席、宁波商会会长、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诸多头衔,银亿股份也一度被视为宁波传统房企转型升级的优秀代表。

危机爆发

并购是把双刃剑,在快速推高公司规模的同时,也让银亿股份资金吃紧。为筹措更多资金,银亿股份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首先是出售地产业务回笼资金。2016年9月,作价12.45亿将上海大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80%股权出售给上海海东房地产有限公司,从中获利2.75亿。

2017年11月,作价1.88亿向广州汇吉天弘基金转让舟山银亿房产56%股权,作价5,600万元向广州汇吉天瑞基金转让舟山银亿新城房产56%股权,获得收益近3亿。

2018年1月,作价4.03亿将沈阳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给辽宁碧桂园,获得收益约2.24亿。

股权质押自然也不放过。2018年年报显示,在银亿股份前十大股东中,宁波圣洲、银亿控股、熊基凯(熊续强之子)、西藏银亿投资、欧阳黎明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3.03%。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截至目前,宁波圣洲、银亿控股、熊基凯、西藏银亿投资、欧阳黎明累计质押上市公司股份总数占总股本的69.39%,质押比例高达95.02%,套现约100亿。

遗憾的是,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银亿股份转型遇挫,美国ARC、比利时邦奇都没能实现承诺业绩,直接拖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

2018年年报显示,银亿股份实现营收89.7亿,同比下降29.39%;归属净利润-5.73亿,同比骤减135.81%;扣非净利润-15.2亿,同比暴跌361.39%。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银亿股份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股票简称由“银亿股份”沦为“ST银亿”。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业绩下滑引发股价下跌,高比例质押又导致被动减持。6月11日,ST银亿公告称,大股东银亿控股的银河证券信用账户累计发生被动减持1,583,562 股。

ST银亿的债务危机也愈演愈烈,截至2018年末,公司负债总额约217.1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63.88亿元,同比增加17.37%。

ST银亿还存在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2018年度共发生7笔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占用资金额达到34.51亿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仍有22.48亿待归还。

鉴于此,ST银亿独立董事余明桂对2018年年度报告投弃权票,并提交了辞职信。

实际上,此前ST银亿已经发生债券违约。去年12月24日,公司发行的总规模为3亿的“15银亿01”未能如期足额兑付,发生实质违约,并极大可能引发其他债券交叉违约。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曾经总市值过500亿的银亿集团,竟然连3亿的债券都还不起了,而曾经以近300亿身价位居“宁波首富”的熊续强,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未来成谜

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许多年的传奇人物,对造成ST银亿困境的原因,熊续强有深刻的认识。

谈及此,熊续强表示,主观上,公司转型力度大、用钱多;客观上,去年股票大跌、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三重效应叠加,也加剧了资金流动性困难。

对于公司转型高端制造的举措,熊续强并不后悔,甚至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是银亿最困难的时期,但2018年的业绩已经到了底部,2019年困难会过去,长期是向好的。”

信心归信心,现实中不断增加的一笔笔到期债务,仍是熊续强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难题。

终于,6月17日,ST银亿公告称,为妥善解决债务问题,银亿控股、银亿集团于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宁波首富大溃败:500亿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ST银亿格外强调,是破产重整,而不是破产清算,两者有本质区别,破产重整意味着控股股东确实面临困难,但名下仍有大量资产,能够引入其他投资人实现重整,还有机会重生。

但是,熊续强和银亿集团能否忍受企业转型所带来的阵痛,最终实现涅槃重生,目前来看还是个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