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7日刊出報道稱,美國政府在對臺軍售一事上有內部分歧,還爆料特朗普曾因政府官員訪臺而破口大罵。報道稱,在美國打算賣給臺灣超過20億美元武器之際,對軍售在重啓中美貿易談判一事上有什麼潛在影響,特朗普政府內部存在分歧,雖然白宮中有官員認爲對臺軍售有必要,但也有官員擔心這是“雙刃劍”,可能對重啓貿易談判造成短期影響。

原標題:美媒曝特朗普曾因官員訪臺破口大罵,臺媒:實錘臺灣就是個棋子

[環球網報道 記者 付國豪]英國路透社6月初聲稱美國打算推行2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案,隨後,美國衆議院軍事委員會13日又通過“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鼓吹對臺軍售。然而,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7日刊出報道稱,美國政府在對臺軍售一事上有內部分歧,還爆料特朗普曾因政府官員訪臺而破口大罵。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7日刊出一篇題爲《特朗普政府就對臺軍售一事有分歧》的報道。

報道稱,在美國打算賣給臺灣超過20億美元武器之際,對軍售在重啓中美貿易談判一事上有什麼潛在影響,特朗普政府內部存在分歧,雖然白宮中有官員認爲對臺軍售有必要,但也有官員擔心這是“雙刃劍”,可能對重啓貿易談判造成短期影響。

除此之外,報道還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曾要求在他與北京進行貿易談判之際不要有外交官員到臺灣,但美國國務院亞洲與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幫辦去年3月曾訪臺灣,這件事一度讓特朗普“大發雷霆”。

黃之瀚去年3月訪臺時曾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見面。報道稱,特朗普曾用髒話詢問“(訪臺的人)到底是誰”,更激動詢問美國外交官在臺灣做什麼,要求他們的訪臺行程要暫緩。

《華爾街日報》網站的這番報道刊出後傳到島內,多家臺媒轉載時突出了特朗普政府內部在對臺軍軍售一事上“不同調”“有雜音”。

對《華爾街日報》網站這次爆料,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在報道刊出第二天急忙進行回應,聲稱“沒有聽說這樣的事情”。不過,有島內網友批評了吳釗燮的說法,還質問臺“外交部”是不是一直“狀況外”,非得等特朗普發推特才承認。

臺灣《中國時報》也刊發評論稱,特朗普對黃之瀚訪臺一事大發雷霆,甚至爆粗口,乍看之下只是無法證實的小道消息,但對照中美貿易摩擦關鍵時間點,“其實可信度頗高”,說明臺灣在特朗普的心目中是個“可以向北京議價的籌碼”。

文章稱,可以想見,特朗普當時對黃的訪臺勃然大怒,是因爲在於中國大陸的貿易問題上“任何會影響大局的動作都是不必要的麻煩”,也許當時他對“要戰要和”未有定見,纔會將黃之瀚訪臺視爲節外生枝。

不過文章也稱,特朗普的衝動以及善變是臺灣難以掌握的不安要素,一旦貿易摩擦“停火”,屆時臺灣對其而言“又會是什麼呢?”“誰都說不準”。文章最後總結:說明白了,臺灣只是美國現在買保險用的一枚籌碼,但是民進黨當局卻“一股腦將所有籌碼都押在美國身上”。

針對民進黨當局“一股腦將所有籌碼都押在美國身上”的現象,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年6月初曾向新加坡《聯合早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臺灣有些人主張反正什麼都配合美國,這很危險。”

馬英九認爲,過去3年,臺灣經濟退步,兩岸關係倒退,還失去5個“友邦”,導致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會議無法參加,這些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執政黨不願承認實際上對臺灣有利的“九二共識”,反而讓臺灣的“籌碼”愈來愈少。

也有島內網友對“什麼都配合美國”現象怒批,部分人以當美國看門狗爲榮,“執政黨無知無能”。

至於黃之瀚訪臺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應詢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所謂“與臺灣交往法”。華春瑩說,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與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與接觸,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對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