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起,成都市金牛區馬鞍東路“糉子一條街”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

“既可以補貼點家用,又能讓大家嚐到我們的傳統手藝!”開糉子攤的周婆婆邊說邊忙個不停。這是一條特殊的街道,街上的攤主很多都沒有辦理營業執照,按以往慣例應該取締,但金牛區市場監管局從羣衆利益出發,採取包容審慎執法,加大監管巡查力度,讓“糉子一條街”變得秩序井然、規範有序、衛生整潔。

包容審慎柔性執法 上半年規範無證無照經營4674戶

而這只是全市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包容、審慎、柔性執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積極發揮市規無辦(成都市規範經營性無證無照行爲聯席會議辦公室)的牽頭協調作用,持續推進全市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工作。“糉子一條街”也正是在堅持“包容審慎執法、分類處置”原則下開展綜合治理的成果體現。

截至5月底,全市共規範整治無證無照經營4674戶,引導辦理證照2981戶,停業關閉1447戶,立案查處128起。

統籌部署

開展32項綜合整治

記者瞭解到,《成都市2019年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今年初出臺。爲優化成都營商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各部門分工負責、協調配合,依法從嚴查處違法情況嚴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爲。

“全市共安排部署了32項綜合整治,主要包括糧食、燃氣、食鹽、公共娛樂場所、‘五小門店’、乾洗、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農藥、種子、養殖業、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菸草、金融、支付業務以及平安社區工程百日攻堅行動、‘散亂污’整治等。”市規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依法規範無證無照經營行爲。

包容、審慎、柔性執法

幫扶弱勢羣體謀生創業

“無證無照綜合治理工作要區別情況,分類處置。”該負責人表示,按照“三個一批”的原則,引導一批依法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幫扶弱勢羣體謀生創業;規範一批符合法定條件但無相關證照的,引導其完善相關證照,合法經營;查處一批危害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影響社區安全、污染生態環境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爲。

如何有效引導?金牛區的“糉子一條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政府設立集市,既幫助127戶攤主謀生創業,又爲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雖然無需辦理證照,但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仍從多個方面進行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

一方面加強主體資格監管,對經營者的聯繫電話、身份證號碼等主體資格信息進行登記,要求所有從業人員必須持有健康證,組織經營者學習《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嚴查產品質量,對預包裝食品,要求經營者提供相關的進貨票據、廠家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對現做現賣的,要求經營者保存好進貨票據。還設立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隨時解決消費者有關食品質量、消費糾紛等問題,保證公平交易。

“對具備辦理證照的法定條件、經營者有繼續經營意願的,我們也會積極引導其辦理相應證照,切實增強其誠信守法經營意識,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該負責人表示。

據悉,1-5月,全市各部門共引導辦理證照2981戶,其中,市場監管系統引導辦理證照1969戶,其他職能部門引導辦證1012戶。

協同監管

實行註冊登記信息“雙告知”

據介紹,按照“先照後證”改革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實行註冊登記信息“雙告知”制度。

在辦理登記註冊時,根據後置審批事項目錄告知申請人一是需要申請審批的經營項目和相應的審批部門,二是在取得審批前不得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

在辦理登記註冊後,運用信息化手段,對經營項目的審批部門明確的,將市場主體登記註冊信息及時告知同級相關審批部門。對經營項目的審批部門不明確或不涉及審批的,將市場主體登記註冊信息及時在成都市先照後證雙告知平臺上推送,相關審批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將及時查詢,根據職責做好後續監管工作。其次,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四川成都)加強信息共享和信息公示,供相關部門查詢和社會各界監督。最後,將無照經營記入個人信用記錄,並依法公示相關信息。

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何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