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是四川的一塊金字招牌,川臺農業交流合作勢頭持續向好,希望雲林搶抓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四川開放發展機遇,與四川攜手同行,相向努力,藉助各自農業優勢資源,持續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這是張麗善去年底當選雲林縣長後首次來大陸參訪交流,也是今年4月四川在雲林舉辦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的後續成果。

6月19日,臺灣雲林縣縣長張麗善率團來川參訪,舉行“雲林良品推介會”。這是張麗善去年底當選雲林縣長後首次來大陸參訪交流,也是今年4月四川在雲林舉辦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的後續成果。

省臺辦、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省供銷社、四川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省內農業、商貿企業負責人,在川臺資企業代表,以及臺灣雲林縣政府、縣農會參訪團,共計約120人蔘加活動。

鳳梨酥料理秀吸睛

或來源1700年前的蜀國

雲林縣位於臺灣中部,是臺灣的農業大縣,農產品豐富多元。推介會上,除集中展示了黑蒜精、苦茶油、西螺米、西螺醬油等20項雲林縣優質農產品外,還現場進行了雲林鳳梨酥料理秀。

“我們做出來的鳳梨酥,尤其是金鑽鳳梨,酸酸甜甜的,甜中帶酸,酸中有甜。”料理現場,張麗善一邊現場製作鳳梨酥,一邊不忘推介雲林的農產品。

據臺灣料理師介紹,其實鳳梨酥最早來源於巴蜀大地。相傳在三國時代(公元220-280年),即劉備以喜餅迎娶孫權之妹,而訂婚禮餅中便有以鳳梨入餡製成的大餅。四川與臺灣的淵源可見一斑。

攜手同行 相向努力

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

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致辭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致辭

張麗善認爲,雲林和成都有着多年的交流,兩地在經貿交流、農業合作方面互惠互利,有着積極成效。四川是農業大省,大陸重要的糧倉,這與身爲“臺灣糧倉”的雲林有着異曲同工之處。雲林縣農產品豐富多元,正朝農業智慧化與品牌化方向加值升級,希望藉助此次推介會,讓更多四川鄉親瞭解認識雲林優質農產品,更希望建立起長期合作平臺,實現彼此農業、經貿以及文化等多領域互惠合作。同時,她表示,希望“堅持在‘九二共識’之下,兩岸一家親,兩岸維持和平穩定的發展關係。

“ 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纔會好。推介會讓我們感受到了雲林的物產豐富,感受到了雲林縣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意願和期盼。”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表示,四川正積極推動 “31條措施”和“川臺70條”的落地落實,讓更多臺灣同胞共享四川發展機遇。農業是四川的一塊金字招牌,川臺農業交流合作勢頭持續向好,希望雲林搶抓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四川開放發展機遇,與四川攜手同行,相向努力,藉助各自農業優勢資源,持續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成都與雲林2006年開始開展基層黨際交流,以此爲平臺,推動了四川與雲林的交流往來,特別是在農業產業合作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4月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雲林縣舉行,更是爲雙方進一步合作共贏帶來了新機會。論壇期間,四川農業界近160人赴臺,促成了多個川臺農業合作項目,簽訂合作意向項目44個,合作金額約66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四川憑藉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市場巨大、政策優渥的比較優勢,與臺灣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方面開展了有效對接,加強了廣泛合作。截至目前,川臺農業合作項目近300個,金額超過20億美元,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個,省級“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20個,在川臺資農業企業發展迅速、前景美好,川臺農業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良好態勢。

“雲林良品”即將進入四川

2200萬訂單將讓雲林民衆有獲得感

有推介,也有訂單。經過前期對接,四川農產品經營集團有限公司與雲林縣農會現場簽訂了“雲林縣農產品採購協議”,簽約金額達2200萬人民幣。

雲林縣農會總幹事簡明欽作爲兩地農業交流合作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直言:“雲林農民都很期待四川廣闊的銷售市場。這次協議主要有生鮮、水果以及農特產加工產品等,很有云林特色,相信產品會受到四川消費市場的青睞”。

作爲簽約四川方代表,四川農產品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吳德貴希望以此爲契機與臺灣雲林縣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不僅購買臺灣農產品,也將豐富的“川字號”農產品引入臺灣,讓臺灣朋友也嚐嚐四川的美味。

看好四川“一帶一路”開放機遇

期待展開更多領域交流合作

在川期間,張麗善一行還參觀了成都市規劃館,深入瞭解了天府新區、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成都產業園以及“一帶一路”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情況,充分感受四川開放發展成就與川臺交流合作成果。

張麗善對成都的發展讚不絕口,“從產業園區到‘一帶一路’輻射,這一次,我們看到成都未來無可限量。”張麗善還表示,希望藉助成都便捷的交通樞紐,“一帶一路”的輻射優勢,互惠互利,展開更多領域的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