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興趣特長,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指導學校制訂選課走班指南,開發課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班級編排、學生管理、教師調配、教學設施配置等方面的統籌力度,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資源使用效率,構建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

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有序實施選課走班,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高中將迎來這些大變化↓↓↓

2020年底前完成

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覈定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加大編制統籌調配力度,於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覈定,適應選課走班教學需要。各省(區、市)要完善普通高中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在覈定績效工資總量時予以適當傾斜,並指導學校完善分配辦法。創新教師培訓方式,重點提升教師新課程實施、學生髮展指導和走班教學管理能力。

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

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

科學覈定普通高中培養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於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確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成本分擔機制,按照規定程序適當調整學費標準,建立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和學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各省(區、市)要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組織開展國家級示範性培訓、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和中西部貧困地區專項培訓。

開齊開足這些課程

依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學科課程,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實踐活動和理化生實驗等課程。加強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積極開展校園體育、藝術、閱讀、寫作、演講、科技創新等社團活動。

鼓勵普通高中與中職學分互認

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

不修滿學分不頒發畢業證

嚴格學分認定管理,對未按課程方案修滿相應學分的學生,不得頒發高中畢業證書。加強課程實施監管,落實校長主體責任,強化責任追究。

推進選課走班

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學生興趣特長,因地制宜、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

指導學校制訂選課走班指南,開發課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班級編排、學生管理、教師調配、教學設施配置等方面的統籌力度,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資源使用效率,構建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

加強走班教學班級管理和集體主義教育,強化任課教師責任,充分發揮學生組織自主管理作用。

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積極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強教學研究和指導。

減少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

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嚴禁組織有償補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減少高中統考統測和日常考試,加強考試數據分析,認真做好反饋,引導改進教學。

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

各地要制定學生髮展指導意見,指導學校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加強指導教師培訓。普通高中學校要明確指導機構,建立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通過學科教學滲透、開設指導課程、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職業體驗等對學生進行指導。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指導機制。高校應以多種方式向高中學校介紹專業設置、選拔要求、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等,爲學生提供諮詢和幫助。

規範學業水平考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檢驗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外,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其他科目均實行合格性考試,考試內容爲必修內容。

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試由省級統一命題、統一組織實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技術科目和理化生實驗操作納入省級統一考試。

體育與健康科目合格性考試按照省級要求由地市統一組織實施;藝術(或音樂、美術)科目合格性考試由省級確定具體組織實施方式。

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

高校招生錄取所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考試內容爲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

深化考試命題改革

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爲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

優化考試內容,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

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命題要符合相應學業質量標準,體現不同考試功能。加強命題能力建設,優化命題人員結構,加快題庫建設,建立命題評估制度,提高命題質量。

穩步推進高校招生改革

高等學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基本需要,結合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學生選考情況,不斷完善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爲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並充分考慮城鄉差異和不同羣體學生特點,研究制訂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佈。

完善綜合素質評價

要從城鄉學校實際出發,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以省爲單位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統一評價檔案樣式,建立健全信息確認、公示投訴、申訴複議、記錄審覈等監督保障與誠信責任追究制度。要客觀真實、簡潔有效記錄學生突出表現,對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造假的,要依規依紀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