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朝鮮勞動黨、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邀請,習近平主席於6月20日至21日對朝鮮進行國事訪問。此訪正值中朝建交70週年之際,對兩國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當下,朝鮮半島日趨複雜的局勢,中、美、朝三國微妙的關係,更讓外界對這次國事訪問充滿期待。

爲此,觀察者網特邀復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方秀玉教授接受採訪,解讀此次國事訪問釋放出的訊息。

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平壤錦繡山迎賓館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會談。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平壤錦繡山迎賓館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會談。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採訪/觀察者網吳立羣】

觀察者網: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朝鮮,正值中朝建交70週年,也是2005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朝鮮。在您看來,這對外界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

方秀玉:我個人認爲認識這個問題需要把握這麼幾點。首先,中朝友好傳統關係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過去70年來兩國領導人代代傳承的一種友好關係。這種關係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下形成的。今年正值中朝建交70週年,因此兩國需要共同慶賀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第二,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和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在外交上的意涵就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這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中國把2018年作爲我們新時代外交的起始點。在此背景下,我們進一步弘揚傳統的中朝友誼,也是具有特殊的意義。

第三,自2018年3月下旬以來,金正恩對中國進行了四次訪問,我們都一一接待,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上,中國領導人進行回訪也是必須的。

通過習主席這次的國事訪問,外界可以感受到中朝友誼的基礎是相當牢固的。在目前的世界變局和中朝關係大局之下,中朝雙方領導人也期望進一步強化友誼。我覺得,這是我們所要釋放的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

觀察者網:近日,朝鮮舉辦規模史上最大的國際商品展覽會,來自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波蘭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家公司參展。在宣佈對外開放之後,朝鮮在經濟建設方面成效如何?您能否爲我們介紹一下您的觀察?

方秀玉:去年4月份,在朝鮮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上,金正恩委員長明確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路線,就是說朝鮮全黨、全國集中一切力量要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上,他也強調了這一點。今年4月份,朝鮮又舉辦了第14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也進一步強調了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的決心和意志。

在這個基礎之上,朝鮮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民生建設的措施,其中一個就是剛纔你所提到的,今年5月下旬朝鮮在平壤舉辦的第22屆春季國際商品展覽會。在一些觀察者看來,這次展會的規模是歷屆最大的,而且產品品種也比較多,尤其注重民生領域的產品。

除此之外,朝鮮從去年開始在基礎設施方面也加強了建設,對於道路、橋樑、商店建設等等都加大了投入。這些也體現出了朝鮮方面正在強化經濟建設的戰略意圖和決心。

機場歡迎羣衆高聲歡呼中朝友誼萬歲的口號。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機場歡迎羣衆高聲歡呼中朝友誼萬歲的口號。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觀察者網:今年2月的“金特會”沒有達到預期成果,影響半島局勢的變數不斷增加。中國則對朝鮮表現出積極的態度,這是否意味着中國在半島局勢中扮演的角色未來將越來越重要?

方秀玉:第二次“金特會”是實現半島無核化進程的一個環節,雖然當下沒有達成預期結果,但我們還是可以期待雙方首腦後續的會面、溝通。本來今年2月,人們非常期盼“金特會”可以形成實質性的成果,但雙方並沒有達成一個共識。當然,這句話的意思更多的是指美朝雙方沒有達成書面的共識,從雙方所透露的一些言論中我們可以理解爲儘管不是書面,但在一些領域和問題上有一些共同的認識,只是沒有通過文本確認而已。但不管怎麼說,美朝之間目前又進入了表面上的膠着狀態,而且這種狀態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雙方都沒有徹底撕裂關係,仍然期待着溝通和對話等外交方式解決問題。

中國究竟在半島無核化問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世人所關注的問題。其實,自從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存在以來,中國一直在不同時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爲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不少新理念和中國方案。在目前的狀態下,中國仍然堅持着解決半島無核化問題的一貫的立場和原則,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我們仍然堅持半島無核化,希望保持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強調要政治解決半島無核化問題,即通過溝通對話等外交途徑來解決問題。我們堅決反對以強勝弱,在半島引發戰亂,這是我們絕對不允許的。

在未來,中國還是會根據時局的發展,積極靈活地選擇行事方式。具體發揮的角色也會有所不同。但在原則問題上,我們將始終堅持不動搖。

觀察者網:朝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天然參與者。在您的觀察中,朝鮮國內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如何?

方秀玉:總體來看,朝鮮實際上對於我們 “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這種積極具體表現在哪裏呢?首先,我們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的時候,朝鮮派出了一些專業人士參加。後來,他們又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一帶一路”的團隊,說明對“一帶一路”非常關心。

在東北亞地區,朝鮮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就像人體的某些重要部位,如果血管不暢通人的身體會出問題的,如果打通它人體就變得更加健康。在半島乃至東北亞如果能打通朝鮮這個通道的話,許多國家包括朝鮮自身都能受益。目前,朝鮮遇到的困境主要是安全與經濟兩難問題。由於歷史和其他更復雜的因素所致朝鮮與美國等一些國家仍然沒有徹底改善關係,這就使它以製造核武器的方式應對外界的安全壓力,而這又致使它面臨國際制裁,這就自然影響了朝鮮的經濟發展。去年以來,朝鮮選擇新的戰略和策略,但對朝鮮的國際制裁依然沒有鬆綁。但不能一直因爲這個問題,就對朝鮮的民生領域施加無限制的制裁,應該還是要在可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一定的溝通和合作。

現在東北的遼寧省,在這個問題上邁出比較積極的步伐,包括丹東這一帶因爲地域上就直接和朝鮮接壤,所以很期望和朝鮮有進一步的經貿等方面的合作。所以,我覺得對於朝鮮來說,假如制裁問題能夠獲得緩解的話,那對它的經濟發展肯定很好。但是,即便是在受限制的條件下,民間領域應該可以做出努力進行與外界交流。

觀察者網:您剛纔提到朝鮮成立了“一帶一路”的研究團隊。一直以來,我們對於朝鮮學界、中朝在學術交流上的來往所知甚少。您能否爲我們介紹一下在這方面的見聞?

方秀玉:因爲我們身處在上海,所以可能認爲中朝的學術交流不是很多。但實際上這種交流在東北地區一直是很活躍的,尤其去年以來這種交流更加頻繁。

我去年參加了延邊大學主辦的圖們江論壇,該論壇邀請到了朝鮮的學者和一批研究團隊。從他們的會議發言,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學術領域的關心,包括對經濟合作也非常關心。

今年中朝學者之間的交流更加活躍,在吉林大學、延邊大學、遼寧大學、大連大學等都有着豐富的交流活動。上個星期,朝鮮的研究團隊也訪問了復旦大學。可以說各個領域都積極地推進着學者之間的交流,希望這種交流對兩國乃至對東北亞各國之間的深入合作起積極開拓性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