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清朝晚期名将之一。26岁时投身军旅。1884年中法战争中击退法军保卫了台湾。1894年在摩天岭击败日军收复连山关,这是甲午战争中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1900年血战八国联军,光荣牺牲。聂士成出生于1836年,安徽人。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由母亲抚养长大。长大后,在他26岁时,投身庐州军营,跟着清军讨伐捻军(清晚期的一股反清势力,由农民组成),至此,他的军旅生涯慢慢离开序幕。

1884年,法国军队占领封锁了台湾,中法战争打响,台湾安全危在旦夕。聂士成率军渡海援助台湾,安全地躲开了法国军舰的视线,顺利登台,然后与刘铭传一起击退法军,保卫了台湾。1892年,平定热河,聂士成因战功受封“巴图鲁”称号(清时期皇帝给那些战绩卓越的勇士赐予的封号)。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聂士成率军前往朝鲜平壤。当时的战况是清军被日军打得后无还手之力,日军轻而易举地攻入辽东。随后,聂士成阻止日军打入沈阳,在摩天岭设置防御阵地,在清军与日军人数相差众多的情况下,他效法古人作战,在摩天岭上插满旗帜,阻碍日军视线,让日军生疑不敢前进。同时,在周边招兵买马,清军实力大增,最后日本大败。

日军在摩天岭战败后,向着连关山逃走,清军乘胜追击,乘机收复连关山,这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朝唯一一次收复失地。并且一直到战争结束后,日军都不得越过摩天岭一步路,实在是为中国扬威吐气了一回。1899年,义和团团民到处作乱,破坏铁路铁轨,聂士成奉命保护铁路交通,与义和团产生冲突,两者之间嫌隙越深。同时清政府内数名掌权大臣嫉妒聂士成的军功,竟想串通义和团打压聂士成。

1900年,在八国联军来犯之际,清廷命令聂士成与义和团联手抗敌。然而战争一开始,义和团看到联军的机枪就吓得逃跑,为了防止清军后方阵营乱阵,聂士成先下令杀死义和团,然后与联军一战,最终大捷。可是清廷却把战功都归于义和团身上。同年6月,聂士成攻打天津租界十几次都快要攻下了,而义和团却到处抢掠,于是聂士成就派兵将其镇压,这也让义和团对其更加怀恨在心。

最后7月初,在同联军交战时,义和团散播谣言,说聂士成通敌叛国,并且抓了聂士成的家人,聂士成听闻后,悲愤不已,只能冲向联军炮火中以身殉国!可怜一代名将,连八国联军都敬畏的名将,竟然被义和团污骂作是“汉奸,卖国贼”,腐败的清政府竟然还听信谣言,称其:“误人误国,可恨可恨”!聂将军殉国后,为表尊重,西方联军派人将其遗体全部“收”好,移交给清朝廷。

直到1902年,袁世凯上书朝廷,清政府才清醒过来,追加聂士成为太子少保。

人们给予了聂士成极高的评价,当时的八国联军的记者评价:“中国军队虽然多,但是值得畏惧的,只有聂士成的军队……与中国交战以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袁世凯评价:以身殉国,苦战受命,只有聂士成一人;文廷式评价:淮军中的聂士成,津人曹克忠,最优秀的将军。

聂士成与义和团运动对于当时清政府维持统治都是及其重要的。他们对于西方意图瓜分华夏都起到了一定的阻拦作用。虽然在一段时期里,总有人诟病聂士成杀害义和团,但是现在已经由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分析当时的形势,公正评论了聂士成与义和团的影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