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然而这种快乐却来的并不持久。很快,赵光义就发现,原来赵匡胤生前,他可以按照柴荣生前制定的通关攻略来一步步统一全国。然而换做自己,却步步受挫。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共二十一年,在位期间,仗打的不少,打赢的不多。其中的南征交趾(越南北部)失败,大宋恢复汉唐故地的梦想落空。赵光义只能相信后世子孙的智慧,把这些“自古以来”的领土归属权交给他们去解决;北伐失利,连续两次败给辽国,无法收回幽云十六州,继续着华夏民族自从后晋以来所丢失掉的,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地缘优势;讨伐西夏失败的后果,则更加严重,这让大宋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只能老老实实向南开拓海洋,既无法获取充足的优良马匹作为战马,也无法占领同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

赵光义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很一般,不仅是因为“烛影斧声”和“外战外行”,还有个很大的原因,同南唐后主李煜有关。

打你不需要理由,拳头大有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李煜,南唐后主,五代十国中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历史记载中的李煜——“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新五代史.李煜传》)。也就是说,李煜明眸皓齿,长得很帅,而且能诗善画。李煜的诗词自不必多说,单单是这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够这个风流才子吹一辈子的了;诗画方面,李煜擅长行书,他的行书使用颤笔,被世人称为“金错刀”(有没有身体打了个激灵,突然想起来本文第二章第二节中,宋徽宗书法的自创流派——“瘦金体”?)。此外,李煜擅长风景画,尤其以擅长画竹子而出名。

和自己的父亲李璟最终被逼去掉帝号,向柴荣称臣一样。李煜甚至不敢做这个一直以来冒称李唐皇室后人的“南唐国主”,自己悄悄地从国号中删除了“唐”——这个看起来有点炫目,有点招祸的金字招牌,改称自己为“江南国主”。这就等于是向赵匡胤隔着长江喊话,南唐国家主席不做了,汉贼不两立也不提了,屈尊做个江南省省长总可以吧?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当时的赵匡胤,对于李煜姓“李”这件事有意见,李煜也不排除改姓的可能。因为毕竟李煜的先祖——南唐开国皇帝李升本人,当年就是为了现实利益,在姓“李”还是姓“徐”之间摇摆了很多次。最终为了附会唐朝国姓,李升才决定选择姓李。所以改个称呼甚至改个姓氏,对于李煜家族来讲,并不算是多么关乎气节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连续遭遇来自北方的政治军事强人,李璟和李煜都不算太走运。但作为政治领导人,父子二人显然都智商极高,懂得以退为进和求真务实的基本道理。二人都不是那种不知死活,不识时务,为了点虚荣和尊号就跟人玩命的愣头青。

然而,形势比人强。

在残酷无情的政治面前,不管李煜表现的何等卑微,何等人畜无害,赵匡胤的卧榻之侧,都容不下第二个人在一旁酣然大睡。(“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公元975年,南唐首都金陵(南京)被宋军攻破,南唐后主李煜率众投降。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