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說起長安,很多人的印象是賣麪包車的,軍工廠出身,以及性價比高、技術功底不錯等等,這些都折射出這位曾經的自主一哥是一個有技術功底的“老實人”,然而,回顧長安發展的三十年,給行業和自己留下了什麼?下面,筆者就告訴你長安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面對當下格局,長安又該如何突破?

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長安的由來

長安的母公司——中國兵裝集團(又稱南方工業集團公司),主要以輕武器爲主,和平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軍品訂單大減,利潤薄,但上級對長安的要求是“人不能減,隊伍不能散,生產線不能拆”。爲了實現“以民養軍”,解決1萬多職工喫飯問題,長安開始了民品開發的艱難探索,先後做過三線絞邊機、溜冰鞋、木鐘、石油鑽頭、摩托車發動機和傳動箱、風冷發動機、麻紡設備、獵槍和衛生巾製造機等等,可以說是飢不擇食,什麼都做,直到5年後的1983年才確定了做汽車這條路,開啓了第一次創業,這期間,長安人帶着軍工人的老實品質手工敲出了兩臺車,並開始與日本鈴木公司簽訂了技貿合作協定書,正式進行微車和發動機項目的合作,開始生產“長安”牌系列微車。

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第一次創業,以鈴木爲師,用十年時間做到了微車老大

從早期的技術合作到1993年,長安與鈴木公司合作成立了長安鈴木公司,從此涉足轎車項目,雖說早期的鈴木給長安描繪的藍圖是:先把長安鈴木做強,再幫助把長安本部做強;但當時的長安掌門人尹家緒卻意識到,不能過度依賴鈴木,長安要發展,必須走自主道路。但是早期的長安依靠鈴木的產品導入,卻始終落後哈飛、昌河等主要對手半代產品,98年長安還遇到了回款困難,壞賬跑路等一些列問題。99年長安開始營銷變革,搞“99星光匯長安”的全國巡演,搞全國直銷,同時開啓領先一代產品的研發計劃,2000年產品國產化率從40%提升至100%,同時聘請麥肯錫做降本諮詢(這是國內汽車企業第一次藉助諮詢公司降本,直到目前還爲長安還保留有一套降本流程孤本),這一系列的“組合拳”,讓長安之星價格從7.98萬降到了3.98萬,用當時長安掌門人尹家旭的話來說就是降價降到地平線,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受到市場的強烈追捧,到2003年長安微車做到了老大的位置,十年時間收入增長了5倍,淨利潤增長了7倍。

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第一次創業的十年,是中國城市化快速建設的十年,這十年城市大量建設,對面包車的需求也是非常大,長安正是把握好了當年日本、德國城市化過程的經驗借鑑,把握住了微車市場的大勢,創造了微車行業的奇蹟。

第二次創業,以福特爲師,用十年時間做到了自主乘用車老大

2001年,長安與福特合資項目的落地,對於長安的發展是一個里程碑事件,隨後福特的發展雖非一帆風順,但是仍然大體上踏準了市場的節奏,同時在2003年左右,轎車開始進入家庭,長安也開始思索過去的發展道路是否可以持續。然而,在2003年~2005年期間,長安在微車板塊被五菱超過,長安似乎有些懵,進入了猶豫的三年,或者說是戰略轉型佈局的三年,長安荒廢微車,成就了五菱,成就了五菱隨後長達十幾年的微車、MPV新霸主,在長安追求以量取勝的道路上,放棄了低端市場的量,轉而集中主要火力做乘用車。後來,與哈飛、昌河的包辦婚姻,沒能讓昔日的微車三強實現“1+1+1>3”,反而是“1+1+1<2”,這也讓長安在微車領域徹底出局。

2006年,徐留平主政長安以後,長安開始佈局乘用車市場,向福特學習乘用車的開發體系,佈局五國九地的研發,先後推出奔奔、悅翔等成功車型,長安在意大利簡歷設計中心,以歐洲爲師,也有過傑勳對標歐寶賽飛利、志翔對標歐寶雅特的失敗案例,總之,長安轎車的第一代車型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老實的長安猶豫了,腳步放慢了,開始沉澱。而2009年之後正是二三四線家轎市場迅猛增長的時刻,這一時間段內,長安在乘用車市場的表現遠不及吉利與比亞迪,甚至不如奇瑞。直到2012年逸動的上市,長安才步入了新的增長期,本應在逸動之後順勢推出CS75車型,但卻因各種原因被暫停了,先上35,後上75,直到長城的H6上市大賣的三年後,長安纔有所醒悟,並在2014年北京車展正式推出CS75,隨後也算挽回了些市場,但是長安在轎車、SUV和MPV多條業務線上平均用力,也導致了資源的不聚焦,對於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估計不足,間接成就了長城哈弗H6的神車地位。

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在穆拉利“一個福特”的戰略指引下,福特先後賣掉了沃爾沃、捷豹路虎,出售馬自達股份,然而長安作爲其合作伙伴,本應該最有機會接手這些品牌,爲往後的高端品牌背書,但卻一再錯過,或許還是出於不自信以及國有企業在決策流程方面的問題,最後成就了吉利。

2014年,在長安快速增長期,長安本可以順勢推出高端品牌,佔據自主高端第一位,然而卻被叫停,內部人士分析前景不明,後來隨着2017年吉利、長城陸續推出高端品牌,長安纔跟隨性的發佈要做高端,然而時間又過去了一年,長安的高端品牌卻被網傳暫停,無疑已經錯過了企業和品牌轉型升級的最佳時機。

2015年,長安第一個實現2000KM無人駕駛測試,本可爲用戶注入智能汽車的心智認知,但卻沒有後續跟進,也沒有在智能化做深入佈局,而後來上汽與阿里合作推出的斑馬系統,爲榮威RX5搶注互聯網汽車的標籤空出了大好時機,RX5也不負衆望,實現成功逆襲。

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2011年~2015年期間,長安聚焦還在具體的產品上,先後推出了多款車型,涵蓋了多款全新車型,比任何一家自主品牌都鋪得快,鋪得多,因此,伴隨2009年以後的整個國內乘用車市場的火爆,長安也大體上抓住了這個大勢,一度成爲自主乘用車的老大。十年(2006~2016)時間,收入又增長了3倍,淨利潤增長了16倍(絕大部分是投資合資收益),其實正是有了鈴木和福特的合資,長安在前2016年以前都沒有過份擔憂贏利的問題,這也是自主品牌持續投入的基礎。

然而,長安的快速增長也隱藏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福特失速後迅速暴露,2017年的“one ford”戰略讓福特受制於本土化不足,在中國面臨無車可賣,遭遇水土不服,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全新一代福克斯,卻是三缸機,遭來消費者的牴觸,被視爲不懂中國國情,前鋒部隊已經身陷囹圄,而援兵遲遲未到,至少在國六切換這一波行情的大戰中,福特已經慘敗。

至暗時刻,歷數長安發展三十載,爲何總是渡人不渡己?(連載一)

2018年福特的銷量較高峯期下跌65%,利潤大跌,整個長安扣除非淨利潤爲負,要不是政府的補貼,2019年大概率應該是虧損,這家1996年就上市,且一度被認爲是自主標杆的汽車企業很可能就會出現ST了,真是想想都是淚。下轉(連載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