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原定片名叫《老混蛋》,後來是主創們覺得這個片名有點太過貶義的意味,就改成了《老獸》。對於我這樣之前幾乎沒有瞭解過影片內容的人而言,這樣的改動反而有些駭人,若是顧名思義,這“混蛋”好歹還算是人的範疇內,那“獸”能算是人嗎?

我瞭解影片的開端,也是通過第54屆臺北金馬影展上的得獎名單。影片的導演兼唯一編劇周子陽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的獎項,還獲得了最佳新導演的提名,男主角飾演者塗們也拿下最佳男主角,另外加上最佳攝影的提名。《老獸》一下子在金馬獎的重要獎項上有這樣的斬獲,不得不讓我爲之側目。

塗們飾演的男主角,也就是《老獸》裏的那頭“獸”,被人稱作老楊,也有人尊稱他楊老闆,他是一個大概60歲上下的蒙古老年男人,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經歷過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鄂爾多斯市,身材不高,濃眉小眼,額頭寬廣,總是穿着皮衣,帶着大墨鏡,這樣更顯得整個頭很大,凸顯出身材比例的不協調感。他這個楊老闆的稱呼是有來歷的,早年改革開放之風吹到內蒙大草原的時候,老楊也做過時代的弄潮兒,呼朋引伴張羅生意很是神氣,手上也攥着不少錢,帶着全家人過上一陣好日子。不過身爲草原男兒,自認爲是要義字當頭,老楊是特別好面子,朋友伸手借錢,那是不可能推脫的,另外自己也在本市房地產最如火如荼的時候也做了投資,心想着,紅紅火火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然而老楊到底是栽了,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投資的房產,成了鬼樓。經濟不景氣一下子把老楊從乍富階層變回了升斗小民,但他總覺得自己還能東風再起,輸陣不輸人,面子上一定要維持住老闆的派頭,請喫喝、打麻將、洗桑拿、找情人,一樣都沒耽誤,活得甚是瀟灑,也讓自己實際上變得一貧如洗。老楊其實家裏還有一個長年臥榻癱瘓的老妻需要照顧,膝下有一男二女的孩子,各自也長大成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可是看着老楊這個折騰勁,他哪像是有家的男人?

某天在街上偶遇來市裏給自家駱駝找獸醫看病的老朋友盧布森,故知相遇讓老楊十分開心,必須熱情招待,喫喝玩樂一條龍的費用,自然也是老楊掏腰包。盧布森也和老楊說了他的難處,簡而言之,還是爲缺錢的事犯愁,老楊爲了招待盧布森,把身上的錢花光不說,還把自己串街走巷的電單車押在別人那裏抵債,但老楊還是硬着頭皮滿口應承,說自己可以幫忙搞定。

那廂老楊夜不歸宿,這廂家裏就出事了,老妻無人照看,導致病情加重,幾個子女都被驚動。兒子、兒媳、大女兒、大女婿,四個人集中在醫院病房外,一邊是想辦法給母親治病籌錢,一邊是給老楊打電話催他趕緊來醫院,老楊這才姍姍來遲,在子女們鄙夷的眼神和埋怨中,老楊堅持着傳統家長式尊嚴,面不改色心不跳。可老楊也無意中發現,老妻病牀的枕頭下,放着子女們留着給老妻做手術的三萬塊錢,老楊想了想,還是把手伸進了枕頭下去拿錢。

老楊有了錢,就能把該辦的事都辦了,該幫的忙都幫了,回頭子女們發現錢不見了,就找老楊對質。老楊也心知肚明,自己有錯在先,對不起家裏人,打算服個軟,道個歉,以後安心在家伺候老妻,不再折騰。沒想到子女們反而先下手爲強,咄咄逼人,老楊盛怒之下和子女們動起手來,被子女們五花大綁關進柴房,這可把老楊氣的不輕,逃脫出來後馬上報警,要上法院告子女們,給他們點顏色瞧瞧,讓他們知道誰纔是他們的老子。

瞧着一家子鬧的是雞飛狗跳,看到這裏的時候,我估計很多人都會想,這老楊真不是個東西,難怪片名叫《老獸》,這個人簡直禽獸不如。也就是從這裏開始,影片的故事開始發生重要轉折,導演周子陽雖然是第一次執導電影長片,在影片某些部分的表現上確實顯得稚嫩和粗糲,但就作爲編劇而言,能感覺出周子陽對劇本的編撰是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去打磨成型的,就好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剛接觸到一個陌生人,剛開始認識的階段,是很難看清一個人真正的秉性、爲人和他所處的生活環境、狀態。《老獸》故事的前半段用來告訴觀衆老楊的外在一面是怎樣的,而故事的後半段則用來展示老楊不輕易爲人所知的另一面。

老楊始終是一個人,他有着屬於他的固執,他的驕傲,他的情感需求,他的難言之隱。花天酒地,飛揚跋扈,也不過是他不願與現實妥協的一種抗爭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老楊每一個行爲的背後,有着相對應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動機,而且相當充分。舉例來說,爲什麼老楊對盧布森的事情特別上心?因爲當初老楊大兒子結婚的時候,兒媳孃家提出要幾萬塊錢做彩禮,盧布森雪中送炭,二話不說把自己的兩匹馬賣了,把錢交給老楊,讓老楊大兒子的婚事沒有被耽擱,老楊後來的舉動是爲了知恩圖報。類似這樣的事還有不少,會在影片的後半段逐漸鋪開講述。

有人認爲《老獸》可能就是內蒙古版的《老炮兒》,我想這個判斷是不恰當的。“老獸”也不是單指老楊一個人,應該是一類人,他們年紀大了,很難適應現實社會的快速發展,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但這個情況的造成,也並非全都是來自於老人主觀上的放棄,社會和時代,又是否放慢腳步去給他們機會?只會是留下他們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被歷史的車輪飛快地碾壓過去,而且是不帶一絲感情的碾壓。殘酷無情的現實下,老楊更需要家人的關懷和照顧,實際上子女們忙着各自的家庭和事業也無暇顧及老人感受,老楊一個人守着難以動彈的老妻有六、七年之久,實在是悶的慌,給自己找點樂子也就成了人之常情的選擇。

影片也從幾個細節反應了老楊並不真的是一頭窮兇極惡、不通人性的猛獸,實際上他對情感的需求十分簡單直接,但表現方式因爲性格或者說是經歷的緣故,會變得複雜化。像好心放生烏鴉、試圖在孫子身上找隔代親的感覺、對情人的戀戀不捨、夢中遇見白馬這些部分,證明他還是一個有着正常感情的人。同樣他也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只要有人招惹他,他是不會退縮的,必定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惜以老拳還擊,死磕到底。更要命的,他是一個脖子特別硬、脾氣特別大的倔老頭,對子女們總是端着一副“你們必須服從我”的姿態,這種生冷的表現讓子女們和他之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互動,相處起來很僵硬,遇到什麼事都往壞處想,發展到不再顧及對方的感受,彼此仇視,演變爲一出對薄公堂的官司。

可老楊就是不肯改,就是要出這口氣,等到事情發展到已經超出他的預期的時候,他開始慌神了。他去找小女兒和小女婿幫忙,無奈地喫了一頓閉門羹,現實生活中的碰壁也讓他難以抖擻精神,受了欺負捱了打,一直咬牙硬撐到最後的結局,纔算鬆了一大口氣。經歷了這麼多,老楊都沒服過軟,而影片中老楊的唯一一次落淚,卻重如千鈞,快如閃電,一下子把我震懾住,那是一種天人永隔的悲哀,老楊整個人完全像崩潰了一樣,沒有哭出聲,可我還是聽到他從心底裏發出的哀嚎。影片的最後幾個鏡頭相當耐人尋味,瀰漫着無言的悲涼,本文標題也正是來源於此。

周子陽導演因爲是拍自己寫的劇本,所以對劇本內容喫得很透,拍起來的完成度也相當高,把想表達的都放在了影片裏。可惜礙於預算有限,他沒有辦法在所有細節上都做到很好,特別是有一場全身裹着繃帶的人在路邊掙扎行走的鏡頭,就拍得相當突兀,雖然我能理解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暗示老楊做困獸之鬥,可是前後銜接潦草,遠不如老楊的白馬之夢那麼出色。既然如此,周子陽導演只能權衡輕重,把全部重心都押在老楊這名角色身上,捕捉各種老楊身上的細節,表情、動作、神態、語言,讓老楊就如同真實存在一般。

多虧是找到了塗們,塗們本來是蒙古王公將相的表演專業戶,科班出身,技藝紮實,能文能武,威風凜凜,學成之後回到家鄉奮鬥,也有所成就。聽到周子陽導演要找他演一個普通人的角色,塗們是很積極的,絲毫沒有架子,也很感謝導演給他這樣一個機會嘗試過去沒有扮演過的角色,沒有在酬勞上提要求,傾盡全力演好老楊。塗們還意外地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成爲了最大的話題人物,只因他舟車勞頓,又參與競逐重要性很高的獎項,在現場一坐幾個小時,累得繃不住了就閉眼打盹,結果還被媒體抓個正着。塗們倒是豪爽,對此一笑置之,獎項只是過去,意外權當笑談,對老楊這個角色,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說他通過表演,把老楊演成一個活生生的現實中存在的人物,豐滿有神,真實可信,讓老楊這個角色給看過整部影片的觀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影片可惜也可惜在演員上,除了塗們外,其他演員的表演真的是不太合格,與塗們的差距非常大,一旦到了與塗們對手戲的部分,就基本跟不上塗們的節奏,考慮到影片預算有限,可能周子陽導演在選角上也是不得已爲之,我只能報以很大的遺憾,如果演員表演上能在整體上做得更好,影片的綜合質量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老獸》植根於內蒙古的地理背景中,沒有去展現草原的遼闊、奔騰的馬羣這些通俗又喜聞樂見的場面,反而很直白的把鄂爾多斯鬼樓的冰山一角放在銀幕上,讓我暗自感嘆周子陽導演的大膽銳利;影片在人物上也摒棄了蒙古健壯豪邁的傳統形象,選擇了一個脾氣不好的糟老頭作爲主角,借他的視角,去觀察被這個時代衝擊下的內蒙古城市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羣人,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成爲了影片故事中的組成元素,這也體現周子陽導演對現實生活的敏銳觸感。《老獸》是一出中國內地地區現實主義悲劇,周子陽導演很嚴肅地在表達自己對如今家鄉內蒙人生活的思考,如此不護短不偏頗的態度,難能可貴。

我想要對偏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朋友們強烈推薦《老獸》,影片的故事發人深省,有關善與惡的分別,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所見那樣簡單,切不可一葉障目,尤其是影片上半段和下半段之間的轉折,處理的很有想法,先故意讓觀衆帶着一點情緒,然後還沒等觀衆情緒得以釋放的時候,就開始主動消解這種先入爲主的情緒,最後又讓觀衆的情緒方向來個180°轉向,這也突出如果要欣賞一部好電影,就一定要有堅持看完它的耐心的必要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