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有很多大詩人都曾經給蟬寫過詩歌,借蟬抒發自己的心志情懷,比如賈島、白居易和杜牧等,有興趣的小朋友們可以自己找來欣賞一下。在這裏駱賓王表面上說蟬難以高飛鳴唱之聲被風被淹沒無人傾聽,實際上是以蟬喻自己蒙冤受屈言論被壓制,用蟬來說自己的清正潔白,寄寓自己內心的悲憤之情。

博雅小學堂 節氣與詩歌

主講 | 月月媽媽

節氣與詩 | 夏至來自博雅小學堂00:0006:56

試聽音頻來自博雅小學堂APP

歡迎收聽博雅小學堂,這裏是月月媽媽的“節氣與詩歌”。

熱鬧的端午節剛過去,我們又迎來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裏最早確定的節氣,“至”在這裏是“極”和“最”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因此北半球的白晝時間到達極限。既然是極限,那麼夏至之後白晝時間就會漸漸變短,等到冬至的時候,就會出現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現象。

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像晝夜寒暑這樣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了“陰陽”的概念,這是一種樸素的自然觀念。在古人心中白晝爲陽,夜晚爲陰;暑熱爲陽,寒涼爲陰。夏至和冬至也就成了陰陽的分水嶺。

在陽氣開始衰落陰氣滋生的夏至,古人觀察到的三候是:初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陽性的鹿角在夏至開始脫落;蜩指蟬,也叫知了,感覺到陰氣出現而振翅鳴唱;屬陰的半夏草開始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總之在夏至,陽極陰生,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喜陽的生物開始衰退。

想必小朋友們對夏天裏嘶鳴的蟬是很熟悉的,但是小朋友們知道蟬是一種夏生秋死的昆蟲嗎?而這一季陽光下的鳴唱卻是用至少三年至多十七年的地下黑暗的生活換取來的嗎?

古人認爲蟬棲息在高枝上,鳴聲清亮高遠,而且誤認爲蟬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所以對這個小小的生物很是鍾愛。譬如大師齊白石就很擅長畫蟬呢,有多幅關於蟬的畫作,線條簡練而生趣天成。齊白石晚年曾說“故里山花此時開也”,就是小時候的觀察,然後在歲月裏沉澱,最終在歲月中發現花草內在的神韻和精神,成爲一代大家。

小朋友們,當我們以觀察欣賞的眼在世界裏行走的時候,也許我們不能成爲繪畫大師,但是有些生物總是能給我們帶來啓迪,比如在黑暗的地下努力最終在枝頭高歌個蟬。

除了畫,古人也寫了很多歌詠這小小生靈的詩歌,寄託自己的情懷。比如駱賓王在遭人陷害蒙受冤屈入獄的時候就寫過一首《在獄詠蟬》,詩歌后四句他這樣寫:“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意思是露水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雖然蟬兒居在高枝飲食清露,又有誰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內心的沉冤呢?

在這裏駱賓王表面上說蟬難以高飛鳴唱之聲被風被淹沒無人傾聽,實際上是以蟬喻自己蒙冤受屈言論被壓制,用蟬來說自己的清正潔白,寄寓自己內心的悲憤之情。

蟬除了是高潔品質的象徵者,也因其夏生秋死生命短暫,而常常觸發人們歲月容易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比如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答白刑部聞新蟬》:“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淒涼耳,如聞斷續絃。”劉禹錫在詩裏說沒有聽到蟬聲的時候就感覺時間像流水一樣匆促逝去,而蟬聲響起的時候,就更多了時間飛逝的感慨,蟬聲像斷斷續續的琴絃之音一樣,撥動人的心絃,觸發對歲月的傷感。

唐朝有很多大詩人都曾經給蟬寫過詩歌,借蟬抒發自己的心志情懷,比如賈島、白居易和杜牧等,有興趣的小朋友們可以自己找來欣賞一下。

在夏至古人也有一些有趣的習俗,不過最著名的就是“觀蓮節”,因爲民間認爲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的誕辰,因此在這一天要賞荷花用來消暑,放荷燈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喫各種荷花製成的食物來慶祝。

荷花集花、葉、香三美於一體,宋代的文人周敦頤認爲荷花是花中的君子,因爲它具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美好品質。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荷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筆直潔淨,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美得很有格調。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周敦頤對荷花的評價準確全面嗎?

關於荷花的詩畫簡直就太多了,就是整理出一本書都是不費力氣的,在中國荷花既可以用來比喻美麗的女子,又可以用來謳歌美麗的愛情,還可以寄託佛理空靈之性,寄寓對高潔品格的歌頌。

國畫大家張大千種荷花也畫了一生的荷花圖,印象派著名畫家莫奈晚年畫的《睡蓮》五光十色瀲灩多姿,享譽世界,可見在藝術的世界中荷花早已成了永不凋謝的花朵。

臺灣詩人余光中有一本詩集叫《蓮的聯想》,整本書都是關於荷花的,節選一首《等你,在雨中》和大家分享: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着黃昏,隔着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
在剎那,在永恆

詩人在等待一個人,一個像蓮花一樣美麗的人,等到蟬聲消失白晝落下,等到蛙聲四起夜幕升起。在每一個剎那中以及所有剎那組合的永恆中等待。這等待在黃昏絲雨、一池紅蓮的背景下而更動人而纏綿。

夏至,可聽蟬賞荷更可以看遼遠高闊的星空,夏天的夜空裏有最亮的星空,更有無數有關星空的浪漫傳說,小朋友們可以在和爸爸媽媽散步的時候讓他們來給你們講一講哦。最後讓我們用童話詩人顧城的《星月的由來》來結束本期節目:

樹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們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小朋友們,大朋友們,謝謝,下次見!

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