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爲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夏至

時間:6月21日(農曆二十四節氣的五月中氣)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天長夜短 越來越熱

夏至是24節氣當中第10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到了這一天的時候,北半球的白天是最長的,晚上是最短的。

夏至爲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過後,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以後的一段日子,天氣會越來越熱,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

夏至雨點值千金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

但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

夏至節的前幾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農民,都特別的辛苦,等忙完了這一陣之後,人們纔有空能歇一歇,緩解因爲播種和收穫帶來的疲勞,可見農民們的辛苦。

關於夏至有一句俗語:過了夏至節,鋤頭不能歇。夏至之後,雖然天氣炎熱,但農田裏面的農活卻是越來越多,炎熱高溫高溼的天氣,是雜草最旺盛的時刻,在早晨和傍晚涼爽的時刻,也是鋤草、鋤地最爲忙碌的時刻。

在高溫的天氣之下,做一些重體力活,對於身體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過去沒有什麼空調、電扇,晚上酷熱難耐,都會多多少少的休息不好,在加上農田的活比較多,很多時候晚上喫完飯之後,累了一天會早早的歇息,對於夫妻之間的那點事,自然也不用考慮了。

冬至餃子夏至面

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喫麪。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因爲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喫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喫涼麪條,俗稱過水麪,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一帶則煮新麥粒喫,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喫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喫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

夏至喫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習俗。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喫狗肉和荔枝的。“喫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喫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

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喫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夏至

節氣

SUMMER

中國農曆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傳較廣,而遺憾的是“夏九九”未能廣爲流傳。“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爲起點,每九天爲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


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着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牀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北方農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溼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歌雖然未廣泛流傳,但它比冬九九適用範圍更廣。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區等地區不適用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適用。這是因爲我國南北溫差夏季小,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歌就沒有“冬九九”的那種地域侷限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