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13日,深圳福田區一5歲男童,和媽媽在行走的過程中,被高空墜落的窗戶砸傷。經過了三天的搶救,還是沒能留住他的性命。

16日凌晨5點,男孩搶救無效身亡。當晚,數百位市民自發組織祭奠活動,獻花哀悼送別男童。

一個前一秒還拉着媽媽的手活蹦亂跳的孩子,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看着視頻裏這位媽媽崩潰大哭的樣子,相信每一位媽媽的心也跟着隱隱作痛。

高空墜物的事件並不少見,在一些人眼裏,從高樓扔下東西可能就像扔進垃圾桶一樣,可一樁樁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它真的會“殺人”。

2019年6月19日,南京一女童在其外婆陪同下行至時代天地廣場北側路面,不幸被樓上8歲男童高空拋物砸中,好在沒有威脅生命。

2019年4月3日,南昌一共享單車“從天而降”,砸中一78歲老人,搶救無效身亡。扔車子的男子表示,推下來太麻煩了,看到下面沒人,就扔下來了。

2018年3月,東莞一11歲女童,從24樓扔下一個蘋果,砸中樓下一名三個月大的女嬰致其重傷,終身需要大部分護理依賴,拋物女孩的家庭需要承擔大筆賠償金額。一個蘋果,毀掉了兩個家庭。

一個個生命的隕落,一個個家庭的破碎,見證了高空墜物的“殺傷力”。

2

香菸、礦泉水瓶、果皮……這些東西看起來很輕,但是真的從高空拋到地上,一個高速的物體速度突然變爲0,殺傷力有多大?

央視《第一時間》欄目做過一個實驗,讓我們看一下,那些能“殺人”的物品,看起來多麼的“微不足道”?

從10米高墜落的物體,速度在10米每秒以上,速度比百米賽跑冠軍還要快,10米高,不過是三層樓的高度。

一顆四釐米的鐵釘,從18樓高空拋下,能插入顱骨。

一個易拉罐從15樓拋下,可砸破頭骨,從25樓拋下,可致人當場死亡。

一枚西紅柿從5樓扔下,可擊碎0.5釐米厚的玻璃。

一顆麻將、一個雞蛋、一塊西瓜皮,從不同高度墜落,可致人不同程度的傷亡。

△圖片來源:央視《第一時間》

高空墜物被稱爲“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可這樣的傷痛,卻總是被人忽視。

“這個東西這麼輕,能有啥事”

“扔的時候下面沒人”

“懶得走下樓去扔”

這是很多高空拋物的人的想法,殊不知,一念之差,就能帶走一個人的性命,就能摧毀一個家庭。

3

高空墜物離我們有多遠?

“奪命”的高空墜物,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生活中常見的高空墜物,總的來說,主要分爲“主動”和“被動”兩種。

“被動”的墜落,有的是像深圳的5歲男童被砸傷身亡一樣,由於窗戶鬆動掉落,有的是居民在窗外擺放物品,比如雜物、盆栽等被大風吹落或不經意碰撞掉落。有的是燈箱、廣告牌,以及建築物外牆脫落。

對於這些不可預見的危險,不管是行人還是住戶,重點都是要做好預防。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這些要點要謹記:

要教會孩子識別“小心高空墜物”的警示牌,一旦看到一定要繞行。

告訴孩子,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玩的時候看一眼上面,如果有牆皮脫落,廣告牌鬆動,花盆擺放靠外的情況,切記要遠離。

如果是走高層建築路段,儘量走有防護的內街。

大風、暴風雨天氣,是高空墜物的高發期,出門時要小心觀察。

作爲住戶,我們也應該做好防護措施:

爲了對自己和別的家庭負責,要定期檢查自家窗戶、陽臺擱置物、懸掛物等。哪怕是日常養育的盆栽,也不要放在陽臺邊緣。

同小區的住戶,存在安全隱患也要及時提醒,並且及時上報相關部門。

建築物外牆如果有鬆動、脫落的情況,要呼籲物業定期巡查維護檢修。

不要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不管砸傷誰,都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更何況,一旦發生事故,很多家庭可能都需要爲之負責。

2014年,武漢漢陽區一女嬰被高空墜物砸傷後,因沒有找到肇事者,家人將一幢樓除一樓外所有住戶告上法庭。

經法院判決,其中89戶住戶不在場證據不被認可,法院判決其共同賠償該女嬰36.3萬元。

因爲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八十七條對高空墜物的法律責任有明確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擱置物、懸掛物墜落,造成他人損壞的,如不能證明自己沒過錯,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換句話說,悲劇發生了,如果找不到肇事者,大家都可能是要承擔責任的。

互相監督,是對彼此的負責。

4

除了“被動”墜物,人爲故意扔下雜物的“主動”墜物,更令人氣憤。

“高空作案”造成物品、人員傷亡的事件屢見不鮮。

5月16日,杭州兩名六七歲孩子,從高樓扔下一根鋼管,導致車輛被砸窗。所幸車內沒人,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

4月19日,江蘇徐州3名小學生在14樓玩耍時,將兩塊石頭扔下,砸傷一名一歲大的嬰兒,導致其腿部骨折。

這些孩子的確闖了禍,可是退一步想,他們未必是真的“熊”,未必是故意傷人,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好玩,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家長要教孩子如何遠離墜物危險,更要避免孩子成爲高空墜物的始作俑者。

1、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有危險意識。

家長可以帶孩子觀看相關視頻,從直觀上感受一下,高空中一個小物件落到地面的能量,相信這也是一次好的物理教育。

2、其次,孩子不做“熊孩子”,家長也不要做“熊家長”。

2017年,杭州一小區物業,爲了避免高空墜物造成傷害,特意拉起大網,誰知最後防墜物網變成了垃圾場。

沒有大網的地方,比如車庫頂棚,被砸的七零八落。

保潔阿姨表示,經常剛剛清理完,就又有新的垃圾拋下,小區內人、物被砸傷的事情很常見。

這些拋物的人,有大人也有孩子。

不知當大人拋下雜物的那一刻,有沒有想到孩子看到後,會有怎樣的影響?

家長以身作則,孩子才能不“暗箭傷人”。

3、除了講述風險和以身作則外,也要從“硬件”上,杜絕孩子高空拋物。

比如,把紗窗換成不能輕易打開的,帶鎖型紗窗。

我們要知道,孩子能拋出去的可能是一個蘋果,也可能是他自己。

危險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也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5

高空墜物彷彿一把懸在高空的劍,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落下。

我們總是在悲劇發生之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其實事前,我們只需要多作爲一點,也許就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治理高空墜物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每家每戶的管理。所以這不只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的責任。治理高空墜物,可以說是人人有責。

從我做起,從娃娃抓起,杜絕高空拋物,我們的“舉手之勞”能夠救人一命,也能傷人一命。

同時,希望所有的物業積極作爲,及時發現、排除安全隱患。事前的防治,比事後的處理,要輕鬆的多。

這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人命關天的事,不是玩笑。

不要總是抱着僥倖心理認爲“應該沒事”,因爲也許有一天,被砸傷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家人。

關於安全的問題,無論強調多少次都不爲過,我們多一份小心,孩子也就多一份安全。

孩子爲什麼會厭學?家長需警惕背後的3大原因!

這10句話,期末考試前爛肚子裏也別對孩子說!尤其最後一句

“我家孩子太內向了”:恭喜,你有一個潛力無窮的孩子

致家長:教育孩子,請遵照這“6個重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看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