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絕地求生(喫雞)這部遊戲火熱以來,栓動狙擊槍98K也頓時成爲諸多遊戲愛好者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部分對老式狙擊武器以及狙擊戰缺乏足夠了解的人更一度將所有類似的老式狙擊槍一概稱之爲98K。不久前,外國某軍事網站專門評選出5種二戰中最知名也是性能最出色的狙擊步槍,其中一種讓人熟悉而又陌生的武器頓時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日軍的97式(上)和99式兩種狙擊步槍

這種狙擊槍就是當年日軍的97式狙擊步槍,這種狙擊槍的前身就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八式步槍(三八大蓋)。其不同之處就在於97式狙擊步槍在槍托部分進行輕量化處理,爲避免干擾瞄準鏡,其拉柄比三八式步槍更長。日本對狙擊作戰的重視,可以追溯到侵華初期,當時日本關東軍屢屢因抗聯神槍手而頭疼不已,爲此專門挑選一批質量優秀的三八式步槍進行改裝,由此發展出了97式狙擊步槍。和三八大蓋一樣,97式採用可容納5發子彈的內置彈倉,但其6.5毫米步槍彈是特定的減裝藥型號。97式狙擊槍繼承了三八大蓋射程遠,後坐力低的優點,其最大射程可達3千米,再加上其槍管長,火藥燃燒充分,所以槍口焰極小,這就使對手很難發現其槍口焰。

97式狙擊步槍採用德國技術的光學瞄準鏡

20世紀初,日本引進了德國蔡司公司的光學瞄準技術,97式狙擊槍就是典型的受益者。早期型97式採用2.5倍光學瞄準鏡,視野爲10度,但由於放大倍率低,且無法調節射程參數,風向修正能力較低,所以日軍後來又研發了7度視野的4倍光學瞄準鏡,具備了高低自動調節功能,風向補償能力也得到提高。而兩種瞄準鏡都有固定的十字線和數字刻度,可由此調整以便有效捕捉目標。測試中,即使400米外遠程射擊,97式也有良好的精度,有經驗的射手甚至取下瞄準鏡只靠框架標尺進行瞄準射擊,彈着點也無明顯變化, 97式的精度可見一斑!日軍不久後又在99式步槍的基礎上發展出狙擊型,威力比97式有明顯提高,但不如97式受歡迎,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因爲部分99式採用彎曲機柄,瞄準鏡位於槍身上方,子彈只能一發發進行裝填,而97式的瞄準鏡位於槍身左側,裝填時以利用彈夾條一次裝填5發;第二,99式槍口火焰較爲明顯,更容易被對方察覺,不利於射手的隱蔽。不誇張地說,97式狙擊步槍的性能不亞於98K!

後期型日軍狙擊槍使用的瞄準鏡改善了各項調節功能

日軍十分重視射擊技術,據記錄日軍狙擊手被要求對300米外匍匐在地上的人形靶標要做到5發全中,其中3發的散佈點間距不得超過人的拳頭!通過這個測試後,還需要在4秒內射擊300米距離上隨機出現的移動靶!必須首發命中!更可怕的是,日軍狙擊手還被要求具備在各種條件下快速隱蔽自己的能力,他們要麼是對鋼盔進行消除反光的處理,要麼全身覆蓋迷彩網,並且直接通過對周圍進行觀察,摘取一些植物點綴在自身迷彩服上。日軍狙擊手還狠善於觀察周圍的風向、光線變化,兼具讓人難以想象的野外生存能力,他們在訓練時,有時只能靠一個飯盒的壓縮餅乾就在無人荒野堅持潛伏一週!

依靠不亞於98K的武器,日軍狙擊手讓美軍十分頭疼

據美軍1943年報告稱,熱帶叢林中,日軍狙擊手是頭號噩夢,他們將自己綁在樹上最大程度蜷縮身體,通過樹葉縫隙尋找目標,只要有人略微露頭,他的頭上就會隨着一聲槍響而多一個小洞,成爲一具屍體。而在能見度極差的叢林中,美軍要想找到日軍狙擊手卻難上加難。日軍狙擊手專門受過目標識別訓練,經常找對方的軍官、通訊兵和醫護兵下手,一度使對方的軍官嚴禁下屬給自己敬禮,也不佩帶任何顯示軍銜的標誌。而醫護兵和通訊兵的大量損失更是給作戰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要麼是很多傷員因缺乏救治而致死,要麼是通訊中斷導致部隊配合落空。具有絕對火力和物質條件優勢的美軍尚且如此,在抗戰時物質條件遠遜於對手的中國軍隊的情況就更可想而知,由於彈藥和高性能槍械匱乏,以及總體射擊水平懸殊,中國軍隊很難在遠距離上通過狙擊對決有效遏制猖狂的日軍狙擊手。不少軍官在不經意之間就因此犧牲,而且日軍狙擊手經常盯住中國重機槍手,重機槍是中國軍隊爲數極少的壓制性武器,所以中國軍隊的機槍手陣亡率極高,罪魁禍首除了日寇的擲彈筒步兵炮,就是狙擊手。

圖中右側就是日軍狙擊手,他們經常利用植被僞裝自己

然而,縱然有着精良武器,縱然射擊技術卓越,但按照真正的狙擊手標準來看,日軍狙擊手根本不合格,也幾乎沒有真正的王牌狙擊手。當時世界上狙擊戰術發展到頂級的地方就是東線蘇德戰場,雙方的武器和技戰術都發揮到了極致。德軍狙擊教官的講義中提到,出色的槍法只是狙擊手入門的要求,步兵中符合這種要求的不在少數,但合格的狙擊手卻很少,這是由於狙擊手還需要均衡的多方面能力以及合理的戰術應用。保存隱蔽自己,消滅敵人,是優秀狙擊手的關鍵,消滅敵人的價值超過消滅敵人的數量,則是又一關鍵。蘇德兩軍都有很多王牌狙擊手,斃敵動輒數以百計,要麼就是通過擊斃多名敵軍官來左右戰局,總而言之,狙擊手不應當作爲步兵防禦/進攻中的一部分,而是應當單獨成爲一個獨特的兵種體系。所以,日軍狙擊手充其量只能算精確射手。

日軍狙擊手經常用繩索將自己固定在樹上,等於斷絕了一切後路

儘管日軍狙擊槍瞄準鏡倍率相對較低,但太平洋島嶼戰不同於歐洲,交戰距離也很近,所以這一點不算致命。問題就在於日軍對狙擊戰術的認知遠比蘇德遜色得多,他們只是將狙擊手作爲遲滯對方進攻的人,或者只希望佔據有利位置儘可能讓狙擊手多殺敵。日軍狙擊手經常爲了獲得良好觀測條件而爬上樹,用繩索固定自己,或者乾脆鑽入巖洞,根本不考慮射擊後的轉移,斷絕了後路。有的日軍狙擊手直到被擊斃,還保持射擊的姿勢。而德軍狙擊手同一地點射擊最多不超過5發就迅速轉移,纔會有大量王牌狙擊手湧現。而美軍雖曾因日軍狙擊手而損失頗大,但後來美軍也找到了克敵之策:步兵進攻前先用各類火炮集體對可能潛伏敵人的叢林樹冠發射高爆彈,遇到巖洞就直接使用噴火器和炸藥。所以,後來日軍狙擊手往往只是擊斃數名美軍後就被對方集體擊斃,當然美軍的這種戰術完全就是一力降十會的蠻力平推戰術,據說每擊斃一名日軍狙擊手,美軍就要消耗上噸彈藥。但美軍認爲,能用彈藥換來犧牲人數降低,就是勝利,一個18歲的士兵成長到接受訓練的成本,遠高於一噸彈藥。

戰爭後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戰術也愈發成熟,他們要麼使用佩帶6倍瞄準鏡的M1903狙擊槍獵殺日軍狙擊手,要麼乾脆給大口徑機槍配備專用瞄準鏡,鎖定了遠距離射擊的主動權,這一來,日軍狙擊手不得不面臨雪上加霜的破滅敗局。最終,隨着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曾囂張一時的日軍狙擊手連同兩種日式狙擊槍,也退出了戰爭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