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描寫邊塞的唐詩,感受豪情和悲壯!

1、《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5首描寫邊塞的唐詩,感受豪情和悲壯

楊炯的《從軍行》,是李白以樂府舊題抒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先聲,也是初唐早霞滿天時一聲嘹亮的進軍號角。詩的前六句濃墨重彩,描繪大軍出征的景象和戰地的風光,逼出慨當以慷的結句:“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百夫長”,卒長所轄僅百人的下級軍官。“寧爲”與“勝作”的強調與轉折,報國之志躍然紙上。如此警言壯語,今日仍可作投筆從戎者之座右銘。

2、《照鏡見白髮》

張九齡

宿昔青雲志,蹉跎白髮年。

誰知明鏡裏,形影自相憐!

5首描寫邊塞的唐詩,感受豪情和悲壯

“宿昔”,以前,過去。“蹉跎”,浪費、白費時光而不得意。然而,像張九齡這樣一位名垂青史與詩史的人物,他攬鏡自照時,還要顧影自憐,懷想自己年輕時懷抱遠大的志向,而歲月蹉跎,韶光空擲,現在卻已是令人心驚與心傷的白髮之年!這固然是面對白髮之時人所共有的普遍感慨,但即使是志士與英雄於此也在所難免,如南宋陳與義說“白頭弔古風霜裏,老木蒼波無限悲”,如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均可見他們對青春與生命的分外珍惜。

3、《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5首描寫邊塞的唐詩,感受豪情和悲壯

《出塞》是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首句“秦時明月”與“漢時關”互文見義,把月光下的邊關,同秦漢以來築關備胡、反擊外族入侵的歷史結合起來。三、四兩句希望有像李廣那樣的忠勇將軍,能夠“不教胡馬度陰山”,國家和睦安定,也成了世世代代人們的共同願望。緬懷良將,感嘆守將無能,就是這首詩的主旨。

4、《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5首描寫邊塞的唐詩,感受豪情和悲壯

兵臨城下,敵軍像烏雲一樣壓來,黑壓壓的一片,像是要將整座城都摧毀。守城將士的鎧甲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是一片片金色的魚鱗在閃爍。突然間,號角聲響徹雲天,驚醒了草木凋零的秋日大地。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塞上泥土被將士們的鮮血浸染,就像是胭脂凝成的,即使在夜色中也能看到那濃豔的紫紅色。深夜裏,部隊行進在易水河邊,寒風捲動着紅旗。濃霜溼透了鼓皮,低沉的鼓聲在四周迴盪。爲了報答君王的賞識與厚愛,我甘願手持寶劍爲國捐軀。

5、《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5首描寫邊塞的唐詩,感受豪情和悲壯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將士們出征前開懷痛飲場景的詩,展現了他們豪爽灑脫的性格以及悲壯的情感。全詩語言豪放、悲壯,大口喝酒、大塊喫肉的邊塞將士,他們豪情萬丈的無畏精神令人動容,所以帶給詩人更多的是樂觀和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對美好和平生活的嚮往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