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時代,刀槍棍棒劍等是最常用的防身、殺敵武器。在影視劇中,我們常能聽到某某絕世高手精通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又稱十八般武器,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很大程度反映了古代武藝的發展面貌。

“十八般武藝”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所著的《翠微北征錄》:“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爲第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也曾說:“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到了明朝時期,十八般武藝就具體多了,分別爲: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其中,白打便是徒手搏擊。要知道拳術在古代武術中歷來受到重視。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所著兵書《紀效新書》記載:“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際,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爲初學入藝之門也。”從此以後,十八般武藝雖有所變化,但基本都與此大同小異。

到了清朝時期,十八般武藝又衍生出四種說法:

1、刀、槍、劍、戟、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刀、槍、劍、戟、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代、抉、弓矢。

3、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其中前九種武器被稱爲九長,後九種武器稱爲九短。

4、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錘,這種說法常在戲曲中出現,也是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

當然,十八般武藝並不是說,古代只存在這十八種武器,而是古代多種武藝的概括,也可以說是古代武藝的一種象徵,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每個武館內都必須擺放這十八種兵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