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驿栈:惺惺相惜:毛泽东曾私下追悼蒋介石

惺惺相惜:毛泽东曾私下追悼蒋介石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岁高龄的蒋介石死在台湾,临终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泽东听后并没有高兴,相反一脸的凝重。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私下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的追悼仪式。

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毛时而静静地躺著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

词里写道: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这两句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怀古往今来和国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毛在跟蒋介石谈心。

词的最后两句,原文是:“举大白,听(金缕)”,表示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毛泽东仍念念不能释怀,下令把这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演唱录音。这一改,使送别的意味达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变成了生离死别。毛泽东向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

毛泽东最后的日子里喜欢的古典诗词,抒发的都是英雄豪杰“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情。这份感情使他与全世界的“壮志未酬”的大人物认同。其中最显著的是因水门事件下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对他表示同情。尼克松离开白宫不久,毛托菲律宾的马科斯夫人给他带话,问候他,请他来中国。尼克松的女儿和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David Eisenhower)第二年来华受到惊人的热烈欢迎。毛对朱莉说:“马上给你父亲写信,说我想念他。”朱莉回美国后,中国驻美联络人员告诉她说,毛“把你看作一家人”。这样的话,毛泽东一生中大概没有对第二个外国人说过。

一九七六年二月,尼克松再度来访。为了此行,毛泽东派了架波音七0七,载上外交部的礼宾司长,专程到洛杉矶去接他。与尼克松重逢时,毛以茶代酒,跟尼克松碰杯。尼克松走时,毛泽东步履艰难地陪他到门口,无限惆怅地同他告别。毛就是把尼克松接来道别的,为尼克松上演的文艺节目里,毛特意安排了他心爱的古典诗词演唱,其中有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有萨都刺的〈百字令·登石头城〉:“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有张元干的,里面更叹道:“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一九七六年七月,毛泽东让秘书把庾信的《枯树赋》给他读了两次,然后自己开始背诵,用微弱、吃力不清的声音慢慢地背,句句都是伤感之情:“……前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凄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毛一生中所读、所听的最后一首诗词。他喜欢《枯树赋》,为一度繁盛的大树枯萎凋零感怀伤情。按诗人的原意,大树所以没落,是因为在移植中伤了根本,作者借此感慨自己飘零异地的身世。但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毛对注释诗文的学者提出异议,说大树的遭遇“不是移植问题”,“是由于受到了急流逆波的冲荡和被人砍伐等等的摧残所造成的”。以树喻人,毛当然想的是自己。

毛泽东因未能实现自己的雄心而伤感。他后期很爱哭,任何使他联想到曾经的辉煌——像看电影中自己军队进北京,以及现在的失意,都能教他泪飞顿作倾盆雨。他身边工作人员常见他“激动得泪如泉涌”。这就是毛泽东临终前最强烈的情绪。

说起中国的抗战史,那必定是离不开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几十年的时光里,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之间的斗智斗勇,更是成为了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而当年蒋介石在台湾病逝,毛主席听闻此消息后,却只是说出了这样三个字,令人费解。

蒋介石早年间曾留学日本,在投身革命活动后,凭借着出众的表现,过人的手段坐上了国民党的总统位置。然而在这之前,他曾被孙中山先生派往苏联考察,这段经历也为后来黄埔军校的创建带来了不少的借鉴意义,但是蒋介石此行苏联,却是发现了苏维埃政治制度是一个充满专制的组织。

在这样的认知情况下,蒋介石在手掌军权之时,就开展了对中共的剿灭活动,一场“四一二”事件十分轰动,中共党员惨遭杀害,而与此同时,有些国民党将领也看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

纵使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结束,依旧还有国共争天下的解放战争,毛主席应约前往重庆谈判,毛主席出了计谋使得蒋介石不敢在这个时候下毒手。随着国民党军的溃败,蒋介石最后携带家眷军队逃到了台湾,直到1975年因心脏病去世,都没有回过大陆。蒋介石晚年时期十分思念故土,每逢有节日,他都会吩咐身边的人买来以前在大陆生活时吃的菜和酒,再尽量地把房间打扮着跟之前的一样。

当时台湾传来蒋介石因病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身边的人连忙跑去告诉他,毛主席听完后并没有显露出高兴的神情,反而神情凝重,轻声地说了声:晓得了。就再也没有过问其他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