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們說到,孫悟空從花果山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方寸山。他的名字也發生了兩次變化,從一個懵懂未知的猴子,變成了一位有名有姓的“人”。

從此以後,孫悟空便在方寸山住下,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拜師學藝生涯。

孫悟空在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住下之後,並沒有馬上就開始學藝,而是在跟着諸多師兄一起讀書寫字。然而,他更重要的工作是打雜。

與衆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

雖然書上說孫悟空也有跟着講經論道,可是,他並沒有時間。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炤下燒火、山後打柴,歸來之後,就跟着諸多師兄弟一起休息。

靈臺的祕密!孫悟空拜入方寸山七年,菩提祖師卻死活不肯授藝

苦力

菩提祖師、或者說方寸山師門給他學習的時間非常少。即便孫悟空從牙縫裏擠出時間去學藝,也根本就找不到頭緒。

如此這般,孫悟空在三星洞打雜,一共做了七年苦力。換句話說就是,這七年時間裏,孫悟空除了見誰都叫爸爸,也就看了書、煉了字。關於修仙長壽之法,菩提一概不提。

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孫悟空入門七年時間,什麼都沒學!這個師父是不是太過分了吧?便是院子裏的花花草草,每日也需要澆水不是?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正式學藝這一天,孫悟空並沒有去勞作,而是選擇在旁聽講。從孫悟空的表現來看,這絕對是他第一次聽講,亦或者說之前聽課的機會非常少。

菩提這一課的所講,乃是佛道儒三家之大道。孫悟空的表現使得師父非常驚奇,菩提肯定在想:“咦?我什麼時候還有這麼個徒弟?”然後,便詢問孫悟空開始學藝了沒?

機會千載難逢,孫悟空怎能錯過?於是,他趕緊向師父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並當場表示:“師父您不管教我什麼,我都學,一點都不挑三揀四。”

靈臺的祕密!孫悟空拜入方寸山七年,菩提祖師卻死活不肯授藝

盤中之謎

實際上我們也看到了,孫悟空這傢伙是最挑三揀四的,連菩提祖師都覺得頭疼。

那麼,就如開頭所說,爲什麼孫悟空進山七年了,菩提纔開始傳授他本領?

其實並非菩提祖師不想傳授孫悟空本領,而是受制於時代,菩提必須這麼做。這就不得不說起古代的師徒制了。

在古代社會,信息閉塞,技藝的流傳基本上靠師父—徒弟,這種手把手傳授的模式。這也就限制了技藝的推廣,也使得師父的地位非常高。如果弟子表現的不夠好,師父完全可以將其趕出師門。

如此情況下,弟子爲了討好師父,就不得不在師父家裏免費勞力。因爲古時能去給人家當弟子的,基本上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更有甚者乃是無家可歸之人。

師父管喫管住、徒弟免費勞動,幾乎就是默認的形式。這種師徒關係需要維繫很長一段時間,師父在鑑定了弟子的人品之後,纔會最終傳授本領。倘若稍有不慎,弟子被趕出師門的話,下場是很慘的。

(現如今這種師徒制幾乎失傳了,大家比較熟知的,估計也就傳統藝術行業裏會發現。比如說德雲社的師徒制、趙本山的師徒制等等。)

比如說,要是菩提祖師沒有傳授孫悟空技藝,而是讓他一直在門中挑水砍柴,他的餘生基本上也就這樣了。或許,就如上一篇所說的那樣,鬱鬱而終,被陰司勾走。

機會只有一次,如果沒有把握住,下一次機會即便還有,對於孫悟空而言,已經沒什麼意義了。歲月總會在人的身上留下刻痕,孫悟空根本等不到那一天。

故而,當孫悟空知道師父準備傳授他本領的時候,他是異常興奮的。對別的師兄弟而言,這是司空見慣的日常,對他而言,這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悟空道:“但憑尊師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

然而,不論菩提說什麼,他都不學。說好的但憑尊師教誨呢?餵狗啦?說到底,孫悟空還是看穿了師父的心思;既然如此,就一步到位,卯足了勁兒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讓菩提祖師傳授他長生之法。

靈臺的祕密!孫悟空拜入方寸山七年,菩提祖師卻死活不肯授藝

半夜授藝

菩提祖師是什麼心思呢?他是非常認可這個弟子的。孫悟空在方寸山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棒了!他沉穩、謙虛、低調、勤快、聰明、耐得住寂寞,這些優點不管放在哪裏,都會受人喜歡,包括菩提祖師在內!

由是,菩提祖師便把他當做關門弟子,欲單獨授藝。

爲了給其他弟子設個障眼法,菩提並沒有當衆說出來;那樣會傷了其他弟子的心,而是給孫悟空設了一個啞謎。

祖師道:“你今有緣,我亦喜說。既識得盤中暗謎,你近前來,仔細聽之,當傳與你長生之妙道也。”

七年的等待,終於等到心心念唸的長生之法,孫悟空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但是孫悟空不僅腦子聰明,情商也極高。

他知道菩提這麼做,是不想讓其他師兄弟知道此事;故而他來來去去都是悄悄的,生怕驚擾別人。也就是書上說的:那大衆還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

孫悟空對菩提傳授的長生祕訣非常之重視,每天暗暗維持,子前午後,自己調息,如此持續了三年時間。這種修持其實是非常枯燥的,但是孫悟空還是維持了三年、一日不曾中斷。

三年之後,菩提再次開講大道,孫悟空復來旁聽。這一次,菩提是想詢問孫悟空的功課做得怎麼樣了,可是他偏不好好問,而是拐彎抹角打啞謎一般的詢問。

祖師道:“你這一向修些什麼道來?”悟空道:“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

師徒二人對於長生祕訣之事,隻字不提,彷彿孫悟空所修的道法,完全是自學的一樣。可見菩提祖師之謹慎,也說明此法之重要。

菩提祖師在瞭解了孫悟空的學習進程之後,更是提出要教他防禦三災利害的辦法。可見,菩提對這個關門弟子十分器重。

於是,我們便看到孫悟空學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

既然菩提祖師對孫悟空十分器重,爲何又會將其逐出師門,永世不見呢?還是要說道師徒制這種古老的傳承方式。

靈臺的祕密!孫悟空拜入方寸山七年,菩提祖師卻死活不肯授藝

悟空離開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是絕大部分師徒都需要直面的問題。師父教會了徒弟,難不成讓徒弟來搶師父的飯碗?這是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情。爲了杜絕此事,再寵溺的徒弟,要麼當掌門,要麼被逐走。

孫悟空是有家的人,他是傲來國花果山的美猴王!他怎麼可能在這裏當掌教呢?菩提祖師對這點非常清楚,於是堅決趕走孫悟空,一絲情面也不留。

因爲菩提知道,即便是他不趕走孫悟空,他遲早也是會離開的。孫悟空想要的東西,已然全部傳授給他了。換句話說,孫悟空已經期滿畢業了,是時候說再見了。

孫悟空有報恩之心,菩提卻無受恩之意。在孫悟空看來,他是菩提祖師的得意弟子,即便他不說,心裏也不會忘掉他這個師父。所謂性情中人,便是隻要一個眼神,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心意,既如此,還不如干脆的離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