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請“環保醫生”爲企業義診公共服務就該“按需供應”

政府請“環保醫生”爲企業免費問診,是向“店小二”角色迴歸。

企業生產中遇到環保難題,咋整?河南對此開出了新“方子”。

據《大河報》報道,2月11日,河南省召開了“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動員大會。該活動由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廳等8部門聯手推進,擬組織專家對一萬家企業環保問題進行“把脈問診”,將持續至2019年底。要求是“免費義診”,不允許收費,需保護企業商業祕密。

針對企業排污不達標,不是搞“一刀切”式關停,也不是睜隻眼閉隻眼,而是由政府方面請“環保醫生”爲企業免費“把脈問診”,解題思路是主動上門、分類指導,按需供應、精準服務。這無疑是靶向發力,有的放矢。

對企業違規排污,監管層面該不該奉行“嚴”字訣?當然應該。但也要看到,有些企業雖然排污未達標,但能迅速實現達標排放,也有着廣闊的轉型餘地,跟污染嚴重、產能落後、生產工序不合規的“散亂污”有區別,不應在輕易“棄療”之列。

對此類企業顯然不宜“斬立決”,那樣雖然夠“剛”也省事,卻會讓很多人失去飯碗,也容易堵死地方產業升級空間,還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相違背。畢竟,高質量發展既要“高質量”,也要“發展”。

而河南請“環保醫生”爲企業免費問診的做法,就呼應了“環保發展當兼顧”的善治訴求。其最突出的亮點,就在於兩點:一是政府迴歸“店小二”角色,二是着眼的是精準施策、精細治理。

“幫”企業無疑有很多個幫法,河南多部門不是以“監管放水”方式爲企業違規排污開綠燈,而是多項舉措並舉:組織專家團隊與市、縣建立服務關係,駐點指導,開展污染防治科普;組織“專企”配對;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河南省重點涉氣、涉水、涉土污染行業深度治理或清潔生產標準、治理技術規範和管理規範……助力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這樣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的“幫企業”,突出的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這也契合了服務型政府的角色期待。

無論是實行上門、對點幫扶,指導重點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污染綜合治理方案,還是爲環保技術供需雙方對接牽線搭橋,都體現了精準施策的思路。

很多企業都是“千企千面”,在解決環保問題上有個性化需求,所以顯然不能“一張方子包治百病”。鑑於此,改變政企間常見的“供-需”互動關係,變爲“需-供”服務關係,企業需要什麼公共服務就瞄準哪裏,爲其量身打造一些治污方案,很有必要。“一企一策”、精確指導,就能更好地解決不同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

就當下看,針對企業在環保治理整改方面的公共服務,也該加以完善和拓展。像政府請“環保醫生”爲企業做義診之類的嘗試,顯然多多益善。

□仲鳴(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