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在福建省上杭縣國民黨保安14團的監獄裏,一位面貌清秀,名叫“林琪祥”的年輕人正在伏案寫信,收信人是遠在上海的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大致內容是,自己不慎被保安團誤抓,希望魯迅先生可以爲自己擔保出獄。此時,關押他的國民黨並不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並不是林琪祥,而正是被蔣介石重金懸賞捉拿的中共領導人之一瞿秋白。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瞿秋白

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家道由興轉衰,心中埋下革命種子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於江蘇常州。瞿氏是當地的望族,世代讀書,也世代做官,但瞿秋白的祖父和父親都只有空頭銜,沒做實任的官。瞿秋白的父親叫瞿稚彬,是近代史上有名的畫家。瞿秋白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親自教他畫山水畫,所以瞿秋白在繪畫上有很高的造詣。少年時代就在詩詞、繪畫、篆刻、書法等方面顯示出非同凡響的天資。他的母親精諳詩書,常常教他寫詩作詞。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少年瞿秋白與父親

瞿秋白十三四歲的時候,家道開始中落,連租房的錢都沒有了,一家人只好寄住在瞿氏宗祠,靠典當、借債度日。1915年夏,離中學畢業只有半年時間,瞿秋白無奈輟學了。失學後,原本一個好說好動的少年開始變得沉默起來,他經常悶在房裏凝神看書,而更加沉重的打擊接踵而來。1916年春節剛過,瞿秋白的母親突然自殺。母親性格柔中帶剛,對秋白特別慈愛,家道衰敗後,要強的她鼓動丈夫出外謀業,並將婆婆送去大哥處。不料,婆婆在大兒子家裏亡故,親友都責怪她害死了婆婆,也因此,親友都不再對瞿秋白兄弟姐妹六人施以援手,瞿母迫於各方壓力,最終選擇服毒自殺。

母親的死極大地震撼着少年瞿秋白的心。她溫厚善良的性格,良好的文化修養,對子女的教養和期望讓瞿秋白永生難忘。這一悲劇,使瞿秋白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他曾寫下一首《哭母詩》,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思念和對舊社會的怨恨。辦理母親喪事的時候,瞿秋白曾對友人說:“母親自殺後,我從現實生活中悟出一條真理,當今社會的問題核心就是貧富不均。”說出這話的時候,瞿秋白年僅17歲。也許此時此刻,在他的心裏,已經埋下了日後推翻舊社會爲窮人革命的種子。

兩次覲見列寧,是《國際歌》最早的翻譯者

1917年秋,瞿秋白考入“不要學費”的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點燃了這個江南才子心中熱烈的愛國激情,瞿秋白被選爲專修班的學生總代表,參加了北京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後組織社會實踐社創辦《新社會》刊物,撰寫文章介紹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私有制、國家產生與消亡的學說。1920年初,瞿秋白參加了李大釗組織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開始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同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世新報》聘爲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採訪。1921年5月,他在莫斯科經張太雷介紹加入聯共(布)黨組織。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瞿秋白參與籌建上海大學,執教社會學系,胡適、郭沫若等衆多名流與他同臺演講。他的才情名望,當時已嶄露頭角。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瞿秋白1920年5月攝於北京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瞿秋白最早深入那裏進行考察,實事求是地向中國人民介紹革命後的情況。僅據1921年6月至1922年11月的《晨報》統計,瞿秋白就撰寫了通訊35篇,對蘇俄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工人組織、農民組織、黨的建設以及知識分子諸多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在瞿秋白心中,革命後的俄國有使人覺醒的真理,有使中國從黑暗通向光明的火種,因此,“有志於救國救民的覺悟青年,應當到那裏學到真理,把它散播給中國的勞苦大衆,取得火種,把它點燃在中國的黑暗的大地。”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1922年共產國際四大前排左一爲陳獨秀,後排左一劉仁靜,左二瞿秋白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國後,擔任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新青年》、《先鋒》主編和《嚮導》編輯。他在這些刊物上發表大量政治論文,論證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同年6月,出席黨的三大,參加起草黨綱草案。年底,參與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草案的起草。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爲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1月,瞿秋白在黨的四大當選爲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參與領導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瞿秋白主持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爲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會後任中央臨時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孫中山(前排中)、瞿秋白(後排左三)等在國民黨“一大”期間的合影

1928年6月,出席黨的六大,隨即參加共產國際六大,後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他曾是《國際歌》最早的翻譯者,中國共產黨內最早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研究中國政治、經濟問題的學者。他曾兩次覲見革命導師列寧,精通俄、法、英等國語言。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1930年7月,瞿秋白在上海。

1931年,瞿秋白來到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戰線的鬥爭,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魯迅曾寫過一副對聯送給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1934年1月,瞿秋白奉命離開上海,同年2月,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堅持遊擊鬥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部長。1934年秋,紅軍長征時,瞿秋白被留在蘇區堅持遊擊鬥爭。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縣被國民黨軍逮捕。6月18日, 慷慨就義。

轉移途中入虎口,嚴刑拷打堅不吐實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撤離根據地,開始長征。國民黨蔣介石調集幾十萬兵力,向中央蘇區進行全面清剿,到處都是腥風血雨,一片白色恐怖氣氛。而留在閩西贛南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留守部隊和游擊隊,在險惡環境中堅持鬥爭和保存革命力量。瞿秋白、何叔衡、鄧子恢等同志撤離閩西贛南蘇區,轉移到上海從事革命工作。

1935年2月11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辦事處派出數十名武裝人員,護送瞿秋白、何叔衡、鄧子恢,同行的還有項英之妻張亮,梁柏臺之妻周月林等。瞿秋白化妝成富商,一行人從臨時中央政府辦事處所在地會昌縣小密村出發,向福建的永定縣轉移。爲避開人羣,他們走小路,採取晝伏夜行的辦法。瞿秋白的身體比較瘦弱,而且還身患肺結核,但是依舊和大家一道,在盤旋崎嶇的山間小路上摸黑行走。經國大約四天的艱難行走,他們安全通過了國民黨的層層封鎖。18日,瞿秋白等一行人來到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長汀縣四都鄉小金村,在這裏做了短暫休息後,改由福建省政治保衛局特務隊護送。2月24日清晨,瞿秋白等人東渡了汀江,來到水口鄉的小逕村,由於大家十分疲勞,飢腸轆轆,就停下來在這裏休息,並煮了點稀飯充飢後,準備宿營山上。

水口一帶,當時屬於福建省地方反動武裝保安14團的活動區,該團防務包括武平縣和上杭縣西部一帶,團長鍾紹葵是福建省有名的地頭蛇,他幾天前因事前往長汀,因此水口暫由該團二營駐紮,營長叫李玉。這天清晨,李玉得到報告,說小逕村發現小股紅軍。隨後,李玉立即對小逕村實施了包圍。由於護送幹部倉促應戰,在敵人猛烈炮火攻擊下穩不住陣腳,出現了指揮失誤。激烈戰鬥後,護送隊員被打散。鄧子恢是閩西人,地形方向較熟,得以突圍逃生。何叔衡滾下山崖,昏倒在荒地裏,被民團槍殺。瞿秋白、張亮、周月林躲藏在雜樹叢中的山崖下,在敵人搜山時被捕,押回水口敵營部。

當晚,國民黨保安團的營長李玉就對他們進行了連夜審問,嚴刑拷打,企圖逼迫瞿秋白說出紅軍的機密,但瞿秋白始終堅不吐實。實際上,在突圍的路上,瞿秋白一行就商量好了,假如被捕如何應對。知道敵人並不認識自己,瞿秋白便稱自己叫“林琪祥”,現年36歲,江蘇人,肄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後在上海經營舊書店及古董生意,曾入醫學校學醫半年。1932年遊歷福建漳州,被紅軍俘虜送往瑞金,先後在紅軍總衛生部當過醫生、醫助、文書和文化教員,主力紅軍轉移後,被留在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醫務所做醫助。1935年1月,攜款逃離,走到水口,又被蘇區地方武裝抓獲,當夜由保衛局人員看押,準備明天再走,不料被保安團發現。一同被捕的周月林,則一口咬定自己叫陳秀英,是被紅軍抓去的護士。而張亮則自稱周蓮玉,佯裝的身份是香菇商行的老闆娘。國民黨營長李玉見問不出來什麼,就連夜通知了長汀縣的保安團團長鍾紹葵。

獄中被認出,營救希望破滅

第二天,國民黨保安團14團的團長鍾紹奎一聽說抓到了紅軍俘虜,知道自己升官發財的 機會來了,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地由長汀縣城趕到水口。一到水口,李玉一邊向他彙報經過,一邊展示從犧牲紅軍身上搜來的路費、黃金、港幣、還有蘇區貨幣等等。看到錢,這個老奸巨猾的鐘紹奎除了眼睛一亮之外,他還多了一個心眼。他想,在紅軍部隊裏,能夠被佩戴駁殼槍的衛兵保護的肯定不是紅軍的一般人物,估計很可能是共產黨的要人。可是, 看着瞿秋白這麼文弱書生的樣子,又怎麼看怎麼不像一個當兵打仗的人,想來想去他也想不明白,最後下令,將他們押往上杭縣保安14團團部關了起來。

鍾紹奎親自對瞿秋白等人審訊了幾次,口供依然一樣。鍾紹奎也看不出什麼破綻,他決定不上報,就地解決,許可保釋。這樣一來,不但那些黃金和港幣都能獨吞,還會有一筆可觀的保釋費。於是鍾紹奎就對瞿秋白說:“如果所述情況屬實,可以取保釋放。”

3月9日,瞿秋白爲了早日脫身,就以“林琪祥”的名字給上海的魯迅、周建人,還有妻子楊之華寫信,請他們設法營救。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瞿秋白與妻子楊之華

4月初,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的周建人收到瞿秋白的來信。信件轉給魯迅之後,魯迅深知蔣介石不會放過瞿秋白,但是在他身份沒有暴露之前,還有一線營救希望。於是,他迅速通知了瞿秋白的妻子楊之華,並附上50元錢。楊之華得知後,也迅速展開營救,她先是將錢和自己親手給瞿秋白縫製的衣服寄給救急,然後託人取得了一個旅館老闆的鋪保證明。就在所需手續即將辦妥的時候,一個意象不到的消息,打破了所有人的營救希望。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繪畫作品《魯迅與瞿秋白》

就在黨組織魯迅和楊之華盡力營救的時候,一個令所有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4月中旬,國民黨的報紙上突然刊登了一則消息:共黨要人瞿秋白已被國民黨逮捕。

原來,4月10日,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萬永誠在戰鬥中不幸犧牲,其妻被國民黨第八師俘獲。在嚴刑逼供下,這個女人供出了瞿秋白等人已被俘的事。無獨有偶,一天中午,一個曾在中華蘇維埃政府當過炊事員,後到鍾紹葵團部做炊事員的人監獄裏送飯,認出了林琪祥就是瞿秋白,隨即報告了鍾紹葵。就這樣,瞿秋白的身份被認出。

六天寫出自傳文章《多餘的話》

4月下旬,鍾紹葵急於“邀功請賞”,便將瞿秋白押往長汀,交給原本相識瞿秋白的駐長汀縣國民黨第36師師長宋希濂。在瞿秋白身份被認明以後,國民黨連續的刑訊逼供並沒有從他口中撈到任何的東西,但是敵人並不死心,他們覺得,瞿秋白這樣一個看起來文弱的書生,總會軟化屈膝的。

1935年5月11日,宋希濂找瞿秋白談話。宋希濂是瞿秋白在上海大學任教時的學生,他對瞿秋白極力勸說,但是瞿秋白毫不所動,甚至還向宋希濂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最後弄得宋希濂無言以對,談話草草收場。第三天,宋希濂又到瞿秋白囚室,問“瞿先生”在生活上有什麼要求。瞿秋白表示,希望給他一些紙和筆,他要寫一些東西。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繪畫作品《瞿秋白在獄中》

從5月17日到22日,瞿秋白用六天的時間寫了一篇名爲《多餘的話》的自傳性文章。文章分爲七個部分,通觀全文,瞿秋白以關切黨的事業,懷念同志戰友的真摯情感,認真地總結了自己的一生。文章開頭,瞿秋白引用《詩經》中的兩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爲引言。他希望人們通過《多餘的話》瞭解他,於是他在正文中,真實的寫出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幾次思想轉折,誠懇的檢討自己在黨和革命鬥爭中的功過,勇敢地揭露自己思想深處的矛盾,表示自己始終信仰馬克思主義,並希望同志們,在鬥爭中勇猛精進。最後,他充滿深情地寫道:“這世界對於我仍然是非常美麗的,一切新的、鬥爭的、勇敢的都在前進。那麼好的花和果子,那麼清秀的山和水,那麼雄偉的工廠和煙囪,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以前更光明瞭。”

幾天後,宋希濂到瞿秋白囚室繼續勸降。面對這個自己昔日在上海大學教書時的學生,瞿秋白把與宋希濂的談話變成了一次關於共產主義在中國是否行得通的辯論,而辯論最終以後者的無言以對收場。

擊破國民黨多次勸降陰謀

在瞿秋白身份被認明以後,國民黨軍統機關即奉蔣介石之命,令軍統在閩西的部署協助36師審訊瞿秋白。隨後,又從南京派員到長汀誘惑瞿秋白投降。但是,不管國民黨政府派來什麼樣的官位居高、巧舌如簧的說客,瞿秋白都慷慨陳詞,說的對方無話可答。

南京的說客對宋希濂說道:“ 我們不能做到使瞿秋白爲我們所用,這就說明我們工作的失敗。”宋希濂聽了也嘆了口氣,說道:“我們也做了不少工作了,要讓瞿秋白爲我們國民黨所用,實在是等於做夢。他甚至在師部,還不放棄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我們師部有些人對他看法就不正確,他多在師部一天,我就不放心一天,萬一有個差錯, 我將如何向委員長交代?”宋希濂擔心再關押下去,沒準兒自己的師部就讓瞿秋白給策反了。

瞿秋白以其對黨和革命的忠貞,逐一擊破了國民黨統治者的勸降陰謀。就在犧牲的前五天,國民黨還繼續派員遊說,甚至給出的條件非常簡單:不必發表反共聲明和自首書,只要答應到南京政府下屬機構去擔任翻譯即可。但是,瞿秋白給予的回答卻擲地有聲,拒絕!還是拒絕!說:“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

蔣介石見實在無法招降瞿秋白,便決定立即殺其以除後患。他於6月15日、16日、17日連電催促36師,迅速執行對瞿秋白的處決令。宋希濂最後決定,於6月18日上午對瞿秋白執行槍決。

6月17日夜,宋希濂還抱着勸降立功的一線希望,特派參謀長備了好酒好菜,來到囚室,向瞿秋白宣讀執行槍決的命令。瞿秋白聽後,毅然毫無懼色地說:“我早就等着這一天,這樣做才符合蔣介石其人的作爲。我提議,爲你們提前給我送行,乾杯!”

他的精神和思想“永遠活着,不會死去”

6月18日清晨,瞿秋白起牀後,換上了乾淨的衣服,他梳洗完坐在方桌前,思索片刻,隨即揮筆寫下了一首絕筆詩:“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詩寫完後,結尾寫了四個字:秋白絕筆。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瞿秋白臨刑前在福建長汀中山公園涼亭前的留影

9時20分左右,瞿秋白走出房間,掃視一下宋希濂帶着行刑的官兵,神態自若,緩步從容地走出大門,他坦然正其衣履,來到中山公園涼亭前拍照。今天,我們還可以從這幅珍貴的遺照上,看到瞿秋白最後的風采:他上身穿着黑色中式對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褲,黑線襪,黑布鞋,揹着兩手昂首直立,恬淡嫺靜之中,流露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概。

在衆多國民黨兵刀槍密佈環繞之下,瞿秋白漫步走向刑場。刑場位於長汀西門外的一片草坪上,距中山公園二華里多。這裏景色迷人,草木蔥鬱,綠水含碧,一片生機勃勃。瞿秋白慢慢地欣賞着這一切,沿途邊走邊用俄文和中文交替唱着《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口號。

到達刑場後,瞿秋白站在草坪上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了四個字:此地很好。隨即飲彈灑血,從容就義,年僅36歲。

他被國民黨重金懸賞並多次勸降,臨刑前用俄文和中文交替高唱《國際歌》

瞿秋白同志就義處

瞿秋白從被捕到犧牲,書寫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和對革命事業的深情眷戀。

1950年12月31日,毛澤東爲《瞿秋白文集》題詞,高度讚揚他說:“在革命困難的年月裏,堅持了英雄的立場,寧願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願屈服。他的這種爲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着,不會死去。”

本文系祖國網據歷史資料和相關視頻內容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