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至2014年,張番番才與遊族影視達成合作,將《三體》小說版權交給公司,由他親自擔任導演。回到《三體》問題上來,遊族影視從2009年宣佈將打造影版《三體》之後,對外界宣佈的御用導演便是張番番。

文 | 胡洋

如果現實世界中有“後悔藥”,劉慈欣最後悔的事情大概就是將小說《三體》版權,賣給了遊族影視。

2009年,當劉慈欣先後賣掉自己手中的多部小說版權之後,他開始擔心自己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三體》會遇到版權滯銷問題,故而以“白菜價格”賣給了生平只執導過幾部影視作品,且與科幻題材毫不沾邊的導演張番番和其妻子宋春雨。彼時夫妻二人還尚且處於“個體”職業。直至2014年,張番番才與遊族影視達成合作,將《三體》小說版權交給公司,由他親自擔任導演。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至此,《三體》版權正式花落遊族影視

起初,觀衆對於《三體》進入拍攝的消息,還是抱以期待。但隨着片方公佈出來的清一色“電視劇”演員,以及跳檔事件頻繁發生,觀衆態度這才由當初的好奇轉變爲不看好,甚至“唱衰”起了遊族影視。

如今,劇版《三體》即將拍攝的消息再次傳出,不禁令人唏噓:叫喊了多年的“國產科幻”題材終於要落下實錘了?——未必

鉅製IP:一場爲期10年的荒誕鬧劇


《三體》之於國內科幻市場的意義,好比早期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不僅迅速提高華人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也讓中國文化迅速走向世界。原著《三體》於2015年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隨後又陸續榮獲了“軌跡獎”、“銀河獎”、“星雲獎”等多項科幻大獎,是當之無愧的科幻界“扛把子”,有着鉅製IP之稱。

2015年,遊族影業正式拿下《三體》小說改編版權時,曾號稱要花費近6億巨資打造《三體》全集(共三部),並且在當年已經召開開機發佈會,宣佈馮紹峯、張靜初、吳剛、唐嫣、杜淳、張瀚等一衆“電視劇”演員加盟影版《三體》,片方還曾對其作出解釋,稱“演員們都拍過電影”。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流浪地球》劇照 圖片來源豆瓣)

2016年1月,遊族影業再次發佈《三體》全新海報,海報中原著作者劉慈欣擔任監製引全網熱議,這讓原本部分對其不看好的網友,暫時喫了一顆定心丸。然而,同年6月,有消息傳出《三體》因特效問題將會無限期演延長,並且同時傳出“製作團隊”解散的傳言。

隨後,遊族影業CEO、《三體》製片人孔二狗,在微博上作出聲明,“《三體》正在後期(製作)中,一年內肯定與觀衆見面”。時至今日,《三體》的舞臺劇倒輪番上演不少次,電影《三體》卻遲遲未傳出上映消息。就連該片導演張番番,微博更新也永久的停留在2016年。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這幾年,雖有不少小道消息傳出,遊族影視先後找來了光線、慈文傳媒兩大影視公司分別合作開發《三體》影視項目,但之後都不了了之。就連去年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亞馬遜斥資10億美元拿下《三體》版權”的消息,也隨着遊族影業的出面“澄清”而不攻自破。

今年,好萊塢科幻大師卡梅隆曾在來京宣傳電影《阿莉塔》時,表示自己最想看到的中國科幻就是影版《三體》。而原著作者劉慈欣卻在現場回應道,“希望當下能夠拍一些在視覺和故事上都相對容易的科幻作品”,言語之間,似乎也透露出影版《三體》“難產”多年的主要原因。

從張番番個人買下小說版權,到張番番與遊族影業達成共識.......一場爲期10年的IP改編鬧劇,可謂暫時告一段落。只是,不知道這次的傳聞又會有幾分說服力?《三體》又真的會如願以償的開拍嗎?

《三體》影視化,人人“唱衰”?

“給你講個笑話,《三體》又要開拍了”、“不要拍攝,不要拍攝,不要拍攝”......這是劇版《三體》傳出拍攝消息之後,網友們的第一反應。官媒中國日報就當前該話題,做了一項民意調查。調查內,7519人對其表示擔心,認爲特效是難題;4751人對此不看好,認爲必毀原著;僅小部分人士對其看好,表示非常期待。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知乎大神郝星河曾就《三體》影視化的問題,做出了一番探討。在他看來,中國科幻題材之所以難拍,除了公衆認知的技術難以達到一定水平之外,更多主要是因爲國人想象力的匱乏,尤其是對於宇宙的物理想象,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導演的認知。以《三體》中的“水滴”爲例,劉慈欣在書中曾這樣描述道:

“水滴的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擊着碎片,被撞擊的碎片再次熔化並高速飛濺,與其他碎片產生了次級撞擊,在水滴後面形成了燦爛的尾跡。尾跡最初像一顆怒髮衝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長,變成一條上萬公里長的銀光巨龍……被龍頭穿透的一艘艘戰艦,在龍體中部爆炸開來……三十分鐘後,燦爛的巨龍仍在飛翔……這時,金屬雲團中已沒有一艘戰艦存在。”

這樣極具想象力和視覺化的物理形成,是阻礙大多數導演進入“科幻世界”的一道門檻。《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拍攝《流浪地球》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前期對原著的消化和視覺呈現問題上。

他提到,自己與團隊僅僅在做實景佈景這塊,就耗費4年時間,置景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後期,投資方北京文化與吳京本人,也都在原先的製作成本上不斷加大投資,最終成本達到3.2億。由此可見,團隊以及導演對該作品的個人化影響力。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回到《三體》問題上來,遊族影視從2009年宣佈將打造影版《三體》之後,對外界宣佈的御用導演便是張番番。但就其過往作品來看,不僅與科幻題材毫不相干,就連早期執導的多部作品,如《密室之不可靠岸》、《密室之不可告人》、《信箱》等較多部作品,皆在豆瓣及格線以下。僅有的兩部高分之作《不能失去你》、《天使不寂寞》豆瓣打分人數也僅有二三百餘人,不具有公衆影響力和信服力。

現如今,劇版《三體》開拍在即,遊族影業卻並未對外宣傳。想必與之前的影版《三體》頻頻“跳檔”脫不了關係。目前公衆已知的新聞,還是幾年前遊族影視在宣佈即將開發《三體》電視劇時,任命的楊文軍導演(《扶搖》導演)。但無論是從新聞時效性,還是楊文軍的個人履歷來看,顯然都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三體》的影視化,依舊是一場負重前行的先鋒實驗。

遊族影視:科幻夢的最後掙扎?


對遊戲熟悉的觀衆,可能很早就聽過一家叫做“遊族網絡”的遊戲公司。旗下曾研發出《天使紀元》《三十六計》《少年西遊記》等多款網頁遊戲,但近年來隨着遊戲市場競爭激烈,版號限制和移動端、H5小遊戲的強勢衝擊下,主打網遊的傳統遊戲公司,已經邁入發展瓶頸期。

遊族網絡便是其中之一。據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遊族網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2.20%;實現營業收入8.3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3%。而據每日經濟報道,公司自3月12日調整以來,股票累計跌幅已經超過20%。一個月之前,遊族網絡的股價一度跌停。

母公司發展不利,子公司自不會“太順”。自遊族影視2014年成立以來,對外宣佈的主業務便是以影遊聯動的形式,填補國內泛科幻領域空白。爲此,公司還於2015年在上海電影節召開了以“上海電影復興”爲主題的發佈會,公佈了一批包括《華夏之王》《女神聯盟》《一千靈異夜》在內的新產品,並宣佈知名導演高羣書擔任遊族影業首席內容官。

劇版《三體》被傳開拍:一個超級IP的十年“荒誕”實驗?

可時至今日,觀衆除了看到該公司參與投資的《一出好戲》、《奇門遁甲》、《和平飯店》等個別影視作品上映(播出)之外,其早期佈局的“泛科幻”領域,至今未能順利播出一部。今年上半年,遊族網絡曾放出消息,將與騰訊視頻聯合開發《權利的遊戲:凜冬將至》手遊,然而距離《權利的遊戲8》播出已有一月,該遊戲上線的聲音卻遲遲未聞。

就目前來說,《三體》這部鉅製IP,是遊族影視乃至於整個遊族網絡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很早之前,遊族網絡董事長兼CEO林奇就曾對外放言,“《三體》將同時開發爲電影、網絡劇、手遊等一系列娛樂方式”。如今,距離拿下《三體》IP的時光已有10年,觀衆卻遲遲未能見其同名電影、網絡劇等一系列IP開發新生態。這場爲期10年的荒誕鬧劇,不知能否伴隨着劇版《三體》面世而終結。

(注:部分資料來源於刺蝟公社和騰訊科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