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買黃金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國的黃金儲備5994萬盎司,環比增加38萬盎司。這是繼12月增加32萬盎司後,連續第二個月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中國央行,近年來全球央行都在買黃金。就在剛過去的2018年,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全球中央銀行增加了651.5公噸的官方黃金儲備,同比增長74%,2018年是50年來中央銀行黃金購買量最高的年度。

中國黃金儲備二連漲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國的黃金儲備5994萬盎司,環比增加38萬盎司(約合11噸)。這是繼2018年12月增加32萬盎司後,連續第二個月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12月前,中國央行已經超兩年(26個月)沒有增持黃金,這段時間正值美元的加息週期,如今爲何持續增持黃金,很大因素可能就是美聯儲加息轉向,印度已帶頭降息,多國央行紛紛下調通脹和經濟增速預期,全球可能將迎來新一輪降息潮。

1月末中國黃金儲備上漲38萬盎司,按照目前金價,一盎司大概相當於1308美元。38萬盎司大概相當於4.97億美元,即大概33.8億元人民幣。

回溯中國黃金儲備數據,1978年至2001年11月,黃金儲備一直維持在1267萬盎司;2009年3月之前,則維持在1929萬盎司。

截至2019年1月末,近10年曆史有4次增持週期,近兩個月開啓的是第4次增持週期。

其中增持最多的一次爲2015年6月,增持1943萬盎司,並在隨後10個月連續上漲,開啓一輪增持週期。2018年12月,增加32萬盎司至5956萬盎司,2019年1月,增加38萬盎司至5994萬盎司。

全球央行都在買黃金

不僅中國央行,全球央行都在買黃金。近年來,全球央行都在做兩件事:一個是買黃金,一個是降息或準備降息。

就在剛過去的2018年,世界黃金協會表示,2018年是近50年來中央銀行黃金購買量最高的年度。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最新數據,受全球央行購金與去年下半年以來金條金幣投資加速等因素驅動,2018年全球黃金需求增至4345.1噸,同比增長4%。

其中,2018年,中央銀行增加了651.5公噸的官方黃金儲備,同比增長74%,是自1971年有記錄以來,淨購買量第—高的年度總儲備。

具體來說,俄羅斯對其儲備進行“去美元化”,在俄羅斯央行於2018年購買了274.3噸黃金,同時幾乎全部出售其美國國債組合。截至今年1月,俄羅斯黃金儲備又增加至近6800萬盎司(2125噸),較2018年初的5,910萬盎司(1838噸)多出約287噸。自本世紀初以來,俄羅斯的黃金儲備至少增加了500%。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央行去年也購買了黃金。匈牙利是最大的採購商之一,其10月黃金儲備增加了10倍,達到31.5噸。這是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波蘭央行在2018年黃金儲備增加25.7公噸,同比增長25%。

此外,澳大利亞、德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印度、蒙古、伊拉克等央行也積極配置黃金。

而黃金價格也水漲船高,2018年四季度以來漲幅近10%,最高一度漲至1326.3美元。

爲什麼央行們要“增持”黃金?

市場觀點指出,全球央行們紛紛增持黃金的理由,包括了平衡貨幣儲備結構,防止過度依賴美元,以及提高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等等。

根據民生證券此前研報舉例,Wind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俄羅斯及印度的黃金儲備較2017年底分別上漲16%和5%。隨着美聯儲提高利率、加快縮表等舉措使美元資產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俄羅斯持續賣出美國國債、購入黃金以抵禦美聯儲美元資產的下跌。

新興市場央行往往持有大量美國國債。有研究顯示,2018年的央行黃金需求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因爲有更多國家爲了多元化和安全起見,在外匯儲備中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分析,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更多央行選擇配置黃金資產以分散風險。

此外分析稱,在美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趨於平坦,美元指數面臨下行壓力,避險資金將更青睞黃金。

也有認爲,這是全球“降息潮”的開始,寬鬆離我們越來越近,全球投資邏輯正發生變化。

據九州證券鄧海清團隊分析,繼1月美聯儲釋放出超預期的鴿派言論之後,海外其他央行態度也進一步轉鴿。歐、日、英、澳央行均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印度央行更是意外降息,“鴿”聲傳遍四方。

那麼,在海外央行一致行動預期下,中國央行是否也迎來降息的時點呢?

鄧海清表示,2019年,中國央行有可能會降息,但原因不是爲了跟隨海外央行,而是因爲中國經濟存在下行壓力。

中信債券明明團隊則認爲,中國央行目前不會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不過,降息可能會成爲下一階段的政策選擇。

《中國基金報》

央行出手囤黃金 近兩月爆買60多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