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颜色丰富,它不仅是评价和田玉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划分和田玉种类的主要依据。因此,颜色的划分在和田玉的鉴定、鉴别和分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白玉

和田玉向来以白为贵,颜色洁白,质地细腻纯净,光泽温润者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宋、清等几个制玉繁荣期,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尤其是和田白玉中的羊脂玉,因色似羊脂而得名,质地纯、硬度高、结构细腻,油性极佳更是稀世罕有,备受人们喜爱。

2、 青玉

青玉是软玉中数量最大的玉种,储量丰富,其颜色匀净由淡青色到深青色种类繁多,质地细腻,呈油脂状光泽,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青玉物质成分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与白玉一样,都属于接触变质成因形成,所以硬度与韧性也跟白玉一样。

青玉相对出产量大,成色不如白玉受到大众喜爱。从价值上看,远不如羊脂玉、白玉,然而青玉块度较大、质地细腻温润、油性好、韧性强,是制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

3、 黄玉

黄玉,是含氟铝硅酸盐矿物,它是由火成岩在结晶过程中排出的蒸气形成的,颜色由浅到深,有栗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一些色度浓重的,如密蜡黄、栗色黄等因其极为罕见,故经济价值较高,可抵羊脂白玉。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其经济价值曾一度超过羊脂白玉。

4、 糖玉

和田玉糖玉多为山料,由于受某种物质浸染而形成红褐色,因其颜色像红糖,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糖玉。糖玉内部主体多为白玉或青玉,糖色则通常附着在肉的表层,厚度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也有的将肉色包裹起来,呈过渡关系。氧化铁渗入形成的红色皮壳也深浅不同,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而糖玉受地质作用影响多呈红褐色,在玉雕中常用俏色之用。如: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这样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整个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5、 墨玉

墨玉是和田玉中的一个名贵品种,以全黑为贵,黑如纯漆,细如羊脂,是玉中精品、极品。它具备和田玉的优秀品质,坚致温润,其中纯漆黑如墨者,色重质腻,纹理细致,光洁典雅。和田墨玉虽不及白玉的名气,但因其产量稀少,颜色比较低调,市场少见,十分珍贵难得。

6、 碧玉

碧玉有绿、深绿、暗绿色等,和田碧玉结构均匀细致,光下不透,内里有自然形成的条纹和黑点,抚之有油润感、厚重。而那些光下看很通透,有条纹,有色差,无黑点的一般为青海碧玉或俄料碧玉。

传统上,我们一般按照色系分为以上几种颜色,但其实和田玉颜色十分丰富,除上述几种以外,还有红色、粉色及其他衍生色等,颜色十分罕见,价格昂贵。

除了颜色,玉料的形状、有无绺裂、有无杂质、细腻滋润程度、颜色是否白、有无俏色可利用等都会影响玉的价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