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就喜歡搞破壞!

“他2個月前(2歲8個月)開始就不聽話了!”

“我要洗被子,把他放在車裏玩,他居然把家裏的棉籤全部折斷了!”

“之前和他講道理,說棉籤是用來掏耳朵的不可以折斷,他就不動了,但現在什麼都不聽,就是搗亂!”

“穿衣服的時候他嬉皮笑臉,扯我頭髮;拔電視插頭也是亂扯,完全不像原來那樣輕輕拔。”

“我現在好煩躁,就想衝他吼,甚至把他關在屋子裏。”

這不讓做那不讓做,除了不聽話,我還能怎麼辦?!

“我怎麼才能和他好好交流呢?”

很明顯,這個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但“叛逆期”這個名字其實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來衡量孩子的行爲,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講,這是個高速的成長期。

在這個期間孩子自我意識萌芽,開始嘗試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情,所以就會“之前聽話不折斷棉籤,現在一根根全掰斷”,“之前輕輕拔插頭,現在調皮搗蛋使勁拔”了。

孩子滿腦袋想的可不是我們眼中的“我要搗蛋”,而是“我想知道棉籤是個什麼東西”,“電視插頭一使勁就可以拔出來,可好玩了”——會拔壞?會嗎?我不知道啊?對了,要是拔壞了是個什麼樣?我好想看看。

這不讓做那不讓做,除了不聽話,我還能怎麼辦?!

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要花錢”“浪費”,否則他們也不會把自己玩膩的幾十塊錢的奧特曼去換別人手裏幾塊錢的小豬氣球了。

所以和這個階段的孩子講的不是成人世界的道理,而是想想如何能夠既不過分破壞東西,又尊重他發展的需求呢?

要點就在於:除了堵,更要疏。

“媽媽洗被子的時候你得自己玩,小刀和燒水壺不能碰。你可以玩你的玩具。”

“想玩棉籤?可以,這幾根你可以隨便折,剩下的就不可以亂動了哦,要不然就浪費了。”

“棉籤除了可以把它折斷,還可以蘸水,你可以拿個塑料盒來舀媽媽洗衣服的水哦。”

“洗衣服的水不能把手伸進去,袖子會弄溼。媽媽給你的塑料盒裏倒點紅曲米(陳醋、醬油、色素……),看看棉籤會有什麼變化?”

“塗在你的小畫板上,有東西出現嗎?”

這不讓做那不讓做,除了不聽話,我還能怎麼辦?!

除了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更應該引導了孩子可以做什麼,怎麼做。

這樣無形中不但把規則和價值觀給了孩子,還給了孩子探索真實世界的機會,並拓展了孩子的視野。

6歲前孩子的任務就在於瞭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而孩子對於真實世界的瞭解,就來源於早期的家庭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