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母校大工的日益發展,材料學院也不斷地向國家和社會貢獻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有志之才。爲了追尋大工歷史脈絡,感悟大工家國情懷,提升青年“紅色築夢人”的使命擔當。這個冬天,材料學子再次組織隊伍,讓更多的同學加入到了尋訪老校友的行列中來。

本次實踐在指導教師蘇克治老師和林鑫老師的指導下,由林鑫老師帶隊將其分爲兩個環節進行:一是老校友座談會,與爺爺奶奶們共同開展一次氛圍溫馨的座談會,瞭解他們和母校之間的點滴故事,走進他們上世紀在大工度過的燃情歲月;二是走近優秀的年輕學長,瞭解他畢業後在黔西南地區發生的關於紅糖的夢想與希望的故事。

侃侃而談點迷津·諄諄教誨育人心

1月13日上午十點,隊員們準備好爲校友寫的新年祝福語以及“福”字,在材料館與老教授們見面並開展了零距離的座談。

通過這次校友座談會,校友們向大家講述了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併爲隊員指點迷津,讓大家學到很多。其中老校友的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容易,始終很難。”告訴大家無論幹什麼一定要堅持,做什麼都要做好。

隊員在實踐過後都深有體會,充分認識到:

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向更高的層次前進,多讀經典豐富自己,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打好基礎,在今後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們要牢記自己的使命,不斷地提高自己,爲祖國的事業做貢獻,鑽研當前技術的盲區,培養自己的國家情懷;我們處於一個多元化的時代,要堅持並發展自己的興趣,在喜歡的行業中行使自己的職責,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孜孜不倦支教情·大膽創新紅糖夢

1月20日社會實踐團成員們赴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冊亨縣巧馬鎮展開“尋訪老校友·傳承大工紅色基因”社會實踐專項活動。此行實踐團的隊員們要採訪的優秀校友是大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16屆畢業生周建仁。歷經了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隊員們終於來到了周建仁學長所在的小鎮。當時因爲周建仁學長正在山上村民家裏收購用來做紅糖的甘蔗,所以是他的同事接待了我們。

不久後,周建仁學長忙完回到工廠,隊員們開始進行這次實踐的主要任務——採訪優秀校友,學習優秀品質。首先,周建仁學長爲隊員們講述了他的經歷與故事:三年的支教生涯,畢業後回到支教的地方悉心向老一輩手藝人學習制紅糖的工藝,然後辦起了自己的紅糖廠。經過兩年的發展,如今整個工廠的製糖流程和工藝更加規範,工廠車間已經初具規模,周建仁學長離他的“紅糖夢”又更近了一步。在採訪結束後,他帶領大家不僅觀摩了古法紅糖的製作過程,還進入加工車間參觀紅糖的製作包裝過程。

在外人看來,整個故事聽上去都是那麼的光鮮靚麗。但是,在這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爲人知的艱難困苦。他每天早出晚歸,走訪村子裏的其他紅糖作坊,學習製糖經驗,創新制糖配方,優化製糖工藝,他反覆的實驗,一次次失敗卻又一次次堅持下來,在幾個月的跌跌撞撞中終於做出了人生的第一塊紅糖。隨後便開始規範和整合製糖流程,開辦了自己的紅糖廠,招收當地的村民作爲員工,收購村民種植的甘蔗作爲原料,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從一個剛剛畢業的青年到有所擔當有所成就的優秀校友,從什麼都不懂的小夥再到對於製糖工藝無比熟悉的古法紅糖廠老闆,他每一步都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幾倍的汗水和精力。

1月21日早上,本次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周建仁學長曾經提起過一句話:“黑的終點,有光;夜的盡頭,會亮。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更容易體會到平凡中真實存在的溫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應該裝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不管它是大還是小,不管它能實現與否,我們只要能爲之奮鬥,爲之努力,爲之奔跑,那麼我們也就不再普通。

在實踐中我們收穫了老一輩校友的經驗,體味着新一代校友的力量。一代代的夢想與堅持、執着與堅守。我們就是在經驗中成長,在挑戰中前行。櫛風沐雨,薪火相傳。校友們在傳承,我們在傳承。

圖文 | 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赴遼寧省大連市“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寒假社會實踐團

責編 | 林鑫

校對 | 新媒體部 王哲

|材聚青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