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董卿》|董卿:謹記在心,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

1.微笑面對不可避免的現實。

當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時,只能努力去接受、去適應。

1994年專科畢業後,董卿開始參加工作,幾次轉身雖然都是成功的,但其實每次改變她都要經歷一種大的落差感。當年,董卿放棄以前的工作進入到新的工作環境,她卻發現自己成了沒有節目可主持的“小字輩”。

那時候,還是新人的她根本沒有人理會,也沒有節目可做。年底的晚會,作爲新人的董卿負責聯絡、催場,跑前跑後。這些是新人的必經之路,誰也無法改變,董卿更深知此理。儘管如此,董卿卻並不會後悔,而是接受了這個事實。爲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董卿選擇邊工作邊學習,考取了本科的電視專業。

隨着業務水平和資歷的增加,1998年,董卿找到了完全屬於自己的主持舞臺,逐漸得到觀衆認可,成爲上海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威廉·詹姆斯曾說:“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生活中不能控制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就要儘可能以積極的心態去承受,用微笑去面對。坦然是一種心境,是面對別人的誤解和非議,是面對現實的一種從容不驚。相信很多人對春晚上劉謙與董卿合作表演魔術的事記憶猶新。

雖然與劉謙在春晚上合作已是幾年前的事,但央視主持人董卿始終沒有擺脫給劉謙當“托兒”的質疑。爲此,董卿說: “我爲什麼願意當託,就是爲了把最好的節目在大年三十呈現給觀衆,說我什麼都可以!我知道是假的,但也願意把它當做真的,只要觀衆看着高興。”

她告訴人們,一個有職業精神的托兒,是應該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觀衆,哪怕像自己一樣,直到現在還在揹負誤解。

董卿說:“當然會遇到困難,也會有孤獨無助的時候,但我相信任何一段生命的過程都有他獨特的意義,就算有人不理解甚至誤讀……我依然認爲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魅力董卿》|董卿:謹記在心,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

2.保持平常心。

董卿還記得來北京後,第一次被人認出後的心情,

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有個營業員大姐好像認識我,她看過我主持的《魅力12》,但想了半天沒叫出我的名字。

當時我不知道是難過還是高興,索性自我安慰——好歹北京觀衆開始認識我了!人有時候需要阿Q一點,否則沒有辦法生存下去。

知足常樂,保持平常心,阿Q一點,在困境中自嘲自我安慰,不懦弱不自欺,理性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給自己一個心理空間,放鬆調整、自我統合,進而集中精力,輕裝上陣。

命運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不管順境、逆境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地把握自己,審視自己。

董卿始終銘記父母的囑咐,在面對生活中的跌宕起伏時,她始終表現得那麼平靜和謙和。

雖是央視的“花旦”,但董卿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當年,董卿再度回到母校上海戲劇學院攻讀研究生時,主持人崔傑感嘆道:“其實,當家是很正常的事情,老的人下來了,總要有新的人上去。”崔傑認爲,董卿繼續深造的選擇很正確,這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就連董卿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導師也曾透露,雖然董卿後來跳槽去了央視,但董卿至今都保持着一顆平常心,“這纔是一個主持人最難得的。”

用平常心對待無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榮辱與成敗。

在紛擾喧囂的紅塵,亦能簡單明約,寧靜安然地享受生命與生活,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

在人們眼中,董卿無疑是風光無限的,她擁有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幸福。其實,褪去頭上那耀眼的光環,董卿更偏愛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微美麗。

她曾描繪平凡的幸福:讀讀喜歡的書,或者看看喜歡的碟,爲劇中人物感動,一個人笑、一個人哭,實在累了,沉沉睡去。第二天清早,拉開窗簾,陽光照在她的身上,她覺得這就是幸福。

保持平常心,珍惜平淡中的快樂,給自己一份坦然,一個夢想,一份不滅的希望,無論是何身份、處在何種境地,幸福都會如期而至。

《魅力董卿》|董卿:謹記在心,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

3.爲愛癡狂。

董卿曾經用三個詞這樣形容自己:執着、誠懇、內心充滿激情。即便是爲了工作需要四處奔波,董卿依然“愛它如初。”

正如董卿所講:當這種執着和熱愛成爲一種習慣,在哪個城市並不重要,就像你愛上了一個人,生活了十年之後,不僅有感情,還包含很多醇厚的東西。

董卿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可謂是達到了癡狂的境界。據青歌賽工作人員的回憶,董卿每天下午2點到央視以後,馬上就到後臺去做功課,準備準備再準備,確保工作的完美不出錯。

只有在熱愛工作的情況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尋找工作的快樂,讓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載體。

沃維納格說過,生命苦短,但這既不能阻止我們享受生活的樂趣,也不會使我們因其充滿艱辛而慶幸其短暫。

無論怎樣,忙碌二字都不能成爲我們怠慢生活的藉口。工作之餘學會放下腳步,做一些喜愛的事情,往往會有難得的爽快,讓有限的生命得到無限的快樂,讓生活充滿色彩。

如果說工作成就一個人的事業,那麼愛好就將決定一個人的品味。興趣愛好的廣泛與否往往因人而異,在觀衆看來,談吐優雅的女主播們往往是多才多藝的,董卿也不例外,她是愛好極其廣泛的人,她喜歡讀好書、品美食、音樂還有電影。

對於董卿而言,不讀書就像沒有喫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飢餓的;回憶起印象深刻的電影,董卿如數家珍,她喜歡看講人的故事的電影,不太喜歡太多科幻和特技色彩的東西。

她最愛的歌手是羅大佑,到現在董卿依然記得多年前在上海聽羅大佑演唱會的情境,她站在凳子上,以最最普通的fans身份,大喊大叫着……

董卿曾對記者說:“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長的路。”

的確,生活中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讓人措手不及。董卿依然能笑着告訴所有人,“我非常熱愛生活,熱愛所有美的東西,保持對這種美好事物的敏感。”

正如埃爾溫·懷特所言:“生活的真諦老躲着我,想來也將永遠躲着我,不過,我還是照樣愛它。”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質後,仍然熱愛生活!

人生是一個不斷奮鬥的過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接受磨練,生活就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時刻保持一顆進取心才能緊跟時代潮流。

當有記者問董卿:“你爲什麼突然想到去美國學習?對你來說,已經把主持做得一流水平了,還去國外唸書,這對你還有什麼意義?”

董卿謙遜地回答說:“我們每個人都和更好之間有一段距離。電視媒體現在競爭很激烈。真需要認真學新知識,好好充電。”

誠然,不論是誰都要永不止步地爲自己注入新知識新能量,纔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立足現在,着眼未來,學着適應,學着充實提高自己,學會成就更好的未來。

《魅力董卿》|董卿:謹記在心,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