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作为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环,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怀,就是到了今天,人们仍然对对联有着特殊的情感,尽管现在不如以前那样的印象深刻,不再手写对联,但是贴对联仍然还是在延续,文化还在传承。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沿海有这么一个盐夫,姓王,人称王盐夫,盐夫,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挑盐赚工钱过日子的人。一天,这王盐夫像往常一样,挑着一担满满的盐巴,准备到集市上叫卖,计划着,卖完盐巴后,再到集市买点油米回来过日子。

常常在挑盐的缘故,这王盐夫挑起盐巴来,似乎不太用劲,两筐满满的盐巴,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王盐夫急忙躲进了不远处的一家私塾学堂中躲雨。

而当他走到了学堂檐下的时候,正在上课的学生们,纷纷伸长了脖子东张西望的,纷纷十分好奇,以为来了什么人,对在学堂屋檐下躲雨的王盐夫相当的好奇。私塾先生一看,顿时十分生气,这王盐夫是扰乱了他的正常课堂秩序,搞的学生们一个个的无心学习,当即,就大喊着让王盐夫走开。

王盐夫自己是挑着盐巴的,而这盐巴又不能见水,遇水则化,私塾先生无礼让他离开,当时就非常的生气,跟着两人就吵了起来,他对私塾先生说道:“先生,我出一句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来,我就马上离开,否则你就要让我在这里躲到雨停”

私塾先生一听,呦,你个盐夫,能识几个字,也敢在我面前班门弄斧的,当即就说道:“你个乡巴佬,口气倒不小,你也懂得对对子?简直是班门弄斧,那就请出上联吧”

盐夫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吟出了上联

上联:盐夫挑盐檐下歇,檐水滴盐

王盐夫以自己的处境为题,借景为对,出的非常的巧妙贴实,不失为一个好上联。私塾先生一听,顿时语塞,这上联难度颇高,运用的是谐音方式,又以实景为题,一时对不出来,非常的尴尬,脸色青一阵红一阵的,于是只好让王盐夫在此躲雨。

晌午时分,私塾先生散学回家,一路上非常的郁闷,在走过一条河边时,看到一个船夫正在打鱼收网,将船停靠在岸边,私塾先生灵机一动,哎呀一声,直喊道:“这不是最好的下联嘛”

下联:舟子行舟洲边停,洲沙占舟

私塾先生的下联也应景,自然切实,上下联对仗工整,融合巧妙,堪称一副千古绝对。私塾先生虽然没有当面对出王盐夫的下联,但是,现在已经能想出绝佳的下联来,有些遗憾,但是心中仍然欣喜万分,一消愁容,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中。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快来试试吧!

如您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煮酒侃历史】每天与你分享原创的历史趣事,欢迎关注,点赞,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