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知道,没过多久,陈堆就惊慌失措地回到屋里,对半梦半醒的妻子说:“我的妈啊,可吓死我了,刚才我蹲坑时看到屋后土崖上有张鬼脸,眼睛里闪着绿油油的光,直勾勾地瞪着我,太瘆人了。听了陈堆的话,张桂兰没在乎,却怕丈夫胆小,万一吓出个毛病来不好,就跟他讲“世上哪有鬼啊,一定是你看花了”,哪知道丈夫根本不听,反而说:“几天前,我就发现后院时不时冒火,我用水泼了,还是冒,就感到很邪性,现在看来一定是闹鬼了,哎,这里恐怕住不得了。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初秋雨后,月华如昼。沉埋两千多年的它突现踪迹,随之而来的是成为废品收购站的旧物,直到被捡漏进入宝鸡博物馆。在考古人员的眼中,它身上区区百余字的铭文,传递着上古的声音,昭示着“中国”的由来。周成王的一次恩赏,贵族何的一次炫耀,共同融铸在这件镇国重器上,让其成为千年古国的永恒印记。它就是目前见证“中国”最早出处的镇国重器何尊。

1963年8月的一天,在陕西宝鸡贾村,下了一天的雨,终于在入夜时分停了下来,月亮悄悄地挂在半空,照得村子里一片雪白。

那年头,村里没有夜生活,人们普遍睡得早。寄宿在邻居家的陈堆、张桂兰夫妇也早早地钻了被窝。陈堆本来在宁夏固原卖药,不想撞上了当地闹灾荒,药卖不下去了,只得先回陕西老家找口吃的。哪知道老家的情况也不太好,而且大哥家也没地方住,只好在邻居家借宿。

这不,老是吃野菜、啃树皮,没几天就把肚子吃坏了,夜半时分,陈堆就爬起来往屋后跑。

哪知道,没过多久,陈堆就惊慌失措地回到屋里,对半梦半醒的妻子说:“我的妈啊,可吓死我了,刚才我蹲坑时看到屋后土崖上有张鬼脸,眼睛里闪着绿油油的光,直勾勾地瞪着我,太瘆人了!”

听了陈堆的话,张桂兰没在乎,却怕丈夫胆小,万一吓出个毛病来不好,就跟他讲“世上哪有鬼啊,一定是你看花了”,哪知道丈夫根本不听,反而说:“几天前,我就发现后院时不时冒火,我用水泼了,还是冒,就感到很邪性,现在看来一定是闹鬼了,哎,这里恐怕住不得了!”妻子听了很无语,也不理他了,只是继续睡觉。

过了些时候,陈堆肚子又难受了,可他不敢一个人去,就央求妻子作伴。张桂兰胆子大,见状就点了油灯陪着陈堆一起去。一到后院,她就向屋后大约三米高的土崖上瞧去,丈夫说的鬼在哪儿呢?忽然,她看到了一张鬼脸,瞪着一双绿森森的鬼眼,正冷冷地注视着她。妈啊,饶是平日里胆大的张桂兰也受不了这个刺激,手里的油灯差点儿掉到地上,忙撒腿跑回屋里,一宿都没敢熄灭油灯,生怕鬼进来。

第二天一早,让鬼折磨了一宿的陈堆夫妇再次来到屋后,看到那双眼睛在阳光下还在冒光,不过这回冒的好像是白光。夫妻俩壮着胆子,挥起镢头向崖上刨去。

“咚”的一声,掉下一个金属重物,像个老物件,只是样子怪怪的,上面泛着厚厚的铜绿。夫妻俩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告诉他们,这绝不是鬼,至于他们看到的鬼眼,其实就是老物件上的奇怪图案。看到这儿,夫妻俩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此后,夫妻就将这个老物件收起来了。

又住了些日子,陈堆夫妇觉得在老家也吃不饱,还不如回固原,毕竟在那里还有他们自己的生计。

可是大老远的,带着那个快30斤的重物实在不方便,陈堆索性交给了大哥陈湖保管。

哪知道,陈湖家穷,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实在没办法,就想用弟弟留下的老物件换钱。

那年头,没有收古董的,陈湖只能将那个老物件卖给废品收购站,可是,问了几家收购站,都让陈湖把上面的绿锈处理干净,否则不值钱。直到找到一家位于群众路的玉泉收购站,那里的人到是好说话,不用除锈就给了30元钱。这一年是1965年。此后多日,那件废品就静静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

直到有一天,宝鸡市博物馆的干部佟太放到废品收购站淘换旧物,一眼就瞧见了这件高约40厘米的废品,觉得应该是一件有些年头的青铜器,就拿过来仔细一看,发现器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多变,感觉一定是件珍贵文物,便向时任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再去瞧瞧,王永光看后,也断定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其买回博物馆,一下捡了个天大的漏!

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上面吓人的鬼脸浮雕为“饕餮纹”。于是就给其命名为饕餮铜尊,并收入宝鸡市博物馆,成为该馆1958年开馆以来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1975年,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了尊内的铭文,并依据铭文为其命名“何尊”。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正是那一段12行、122字的金文铭文,奠定了这件青铜器的尊贵身份,使其成为从此不许出国展览的镇国重器。

何尊的铭文是这样的:“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大家千万不要晕菜,我们不必咬文嚼字,只需大致理解一下:周成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037年,在四月丙戌日这天,周成王开始在洛邑(成周)营建新都,并对其父周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特意在京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文王、武王父子受上天眷顾翦灭大商统治天下,现在告祭上天,以成周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何的先父公氏辅佐周文王是有功的,希望何能够像父亲那样继续效忠周室。周成王还特意赏赐何贝币三十朋,用于表彰其在营建洛邑中的功勋,何因此作尊,以兹纪念。

下面笔者就敲黑板划重点,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是大家必须注意的关键,特别是“中国”二字,这是目前实物考古发现的“中国”二字的最早出处,而且是板上钉钉的铁证。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我们的国家叫中国,但是“中国”二字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有源头与发展的,何尊上的“中国”二字就是目前实物考古所见的最早源头。

我们不妨看一下,何尊上那个“中”字,多么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在古代战争中,旗帜是传递命令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千军万马之中,飞扬的旗帜告诉军人们严阵以待,靡倒的旗帜预示着军队的溃败(中国邮政标识“中”字的设计就是来源于何尊)。至于“国”字,其本字是“或”,整个字形表示,武士执戈保卫城邑。将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父母之邦――中国。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老实说,何尊上的中国还不是今天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当时,它只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称呼,是指周人世界观所涵盖的天下之中的意思。周人口中的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这里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华夏的地理中心。

周成王说“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其中蕴藏着一桩历史公案。周人起源于西戎,原都镐京在陕西境内,不在当时中国的文明中心之内。在交通极为不便的上古时代,在远离华夏文明中心的地方立都,显然不利于新兴王朝的统治。

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西周的创立者周武王在灭商后就决定要在天下之中、嵩山洛水之间修建新都,便于统治。可惜天不假年,西周刚刚建立三年,周武王就崩了。

建都的重任落到了周成王的身上。只是周成王年纪小,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当时的周朝内忧外患,周公恩威并用,好不容易将新生的政权安定下来。之后,周人于1037年,也就是周成王五年,开始营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七年后,新都落成,彼时,周公早已还政成王。成王迁都洛邑,大会诸侯,赏功罚过,开启了成康之治。新兴的小邦周终于从大邑商的废墟上站立起来。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不过,后世众多史家都不承认成王迁都洛邑。何尊的出现,有效地证明周成王到洛邑绝不是心血来潮地去当驴友,也不是领导偶尔视察工作,而是要迁都于天下之中的洛邑,利用这里险峻的地势和便捷的交通,一门心思地治理国家,至此,这段公案终于尘埃落定,周成王迁宅洛邑已是不争的史实。

今天,中国已由地理概念转化成政治概念,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代表了十四亿国人的生存空间,何尊上飘扬的旗帜和锐利的戈矛共同拱卫着中国的疆域,见证了中国的千年传奇。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尊对于中国弥足珍贵的镇国重器吧: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的何尊,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器型庄重大气,令人称羡。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如此繁缛雄奇之器当时是做什么用的呢?笔者以为,何尊是青铜礼器,应是祭祀祖先用的。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年代,贵族们认为自己的权势荣辱都来自神灵和祖先的庇佑,作为人子,也要用最尊贵的器皿盛上珍馐美味献祭祖先。青铜尊正是体现尊贵与心意的礼器。耳熟能详的“尊贵”“尊敬”等词藻,其实就是礼器尊本义的衍生。

作为与天子同姓的贵族何,凭借营建洛邑的功劳进而得到成王的训诰与赏赐,这对他和他的先人来说,都是无比荣耀的,以致于他迫不及待地派人铸造何尊,并铭刻上天子的训诰,以示对天子的尊重和对祖先的尊崇。只是何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在后世产生了如此特殊的意义。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取长安还是取洛阳?隋末一道连错两次的选择题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袁绍的军队为什么吃桑椹?是因为没粮食吗?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只有不懂历史,才敢轻言《水浒传》“歧视”妇女

何尊:见证“中国”出处的镇国重器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