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導報記者一行來到思明區反家暴服務中心進行報道採訪,來自臺灣的兩岸婚姻家庭社會工作者和陸配一行近30人來此交流學習,採訪的過程中,來自湖南嫁到臺灣19年的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臺南分會祕書長韋三元,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韋三元說,“第二代的兩岸婚姻,男方多是一些難以娶到媳婦的,大陸這邊則是家裏比較窮的那些女孩子,透由這種花錢介紹的方式嫁去臺灣。

-----

-----

隨着兩岸交流日益親密

兩岸婚姻隨之增多

(趙又廷高圓圓結婚)

許多明星共結連理

最近,海峽論壇火熱開展中

兩岸人士共襄盛舉

在活動中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近日,導報記者一行來到思明區反家暴服務中心進行報道採訪,來自臺灣的兩岸婚姻家庭社會工作者和陸配一行近30人來此交流學習,採訪的過程中,來自湖南嫁到臺灣19年的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臺南分會祕書長韋三元,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對話在臺陸配

在最“綠紅

“我是個湖南妹子,嫁到臺南19年,家在臺灣最‘綠’的地方,但是正在做最‘紅’的事情!”說這話的韋三元,很有湘妹子的率性與豪氣。韋三元的身上有很多“標籤”,最爲人熟知的一個是“陸配”。她是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臺南分會祕書長,爲自己,也爲同樣從大陸嫁過去的姐妹爭取合法權益。

自1987年兩岸民間交往恢復以來,兩岸人民之間的通婚逐漸成爲常態,截至2018年底,在大陸辦理結婚登記的兩岸婚姻超過39萬對,其中,閩臺約有11.6萬對。兩岸婚姻家庭羣體在維繫兩岸血脈親情、促進兩岸交流融合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自由戀愛,嫁去最“ 綠”的臺南

韋三元日前隨臺灣的兩岸婚姻家庭社會組織管理層和骨幹人員,以及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廈門,並於6月19日上午參訪“和合之家”思明區反家暴服務中心,交流兩岸婦女兒童家庭關愛的積極作爲。

這是2019年度兩岸國學書院課程的配套活動。此前6月15日至17日,兩岸學員在廈門參加了第八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活動,之後參觀了在廈兩岸經貿交流基地,同時開展實踐課程座談交流會。

“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兩岸與婚姻家庭有關的社會組織能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學習,探討如何增強組織可持續發展。”韋三元說,她不僅行李裝滿了家鄉的美食,腦袋也裝了很多,會把這些全部帶回臺灣去,幫助更多姐妹。

韋三元來自湖南永州,她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介紹,她與丈夫於1999年在深圳工作時認識,自由戀愛,一年後結婚,今年是她嫁到臺南的第19個年頭。

“1999年,我在深圳認識了我先生,我們是同公司的同事。”韋三元說,其實在她嫁過去之前,並不瞭解臺灣是什麼樣的狀況,“因爲我對臺灣的瞭解,就只有小學課本上‘臺灣是我們祖國美麗的寶島’這句話。”

因爲跟先生是自由戀愛,韋三元說“所以也就沒有想那麼多就過去了,而且嫁去的是最‘綠’的臺南。”

兩岸婚姻,越來越“門當戶對”

韋三元在臺灣生活多年,並長期在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對兩岸婚姻有自己的觀察和理解。

她介紹,兩岸婚姻從1987年民間交流交往恢復到現在,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也即所謂“四代”。

首先是臺籍老兵娶大陸新娘。“很多姐妹第一代過去、嫁老兵的,嫁過去的時候都四五十歲。”韋三元說,“第二代的兩岸婚姻,男方多是一些難以娶到媳婦的,大陸這邊則是家裏比較窮的那些女孩子,透由這種花錢介紹的方式嫁去臺灣。”

因爲沒有感情做基礎,而且嫁去的是要麼是窮的,或者是工作差的,要麼就是有不好的脾氣。”

“像我們是號稱第三代,就是可能有很多臺商臺幹來大陸這邊工作,自由戀愛認識,我們這一代稍微好一點,但是一樣有文化差異的問題、生活習慣的問題,包括‘婆媳制度’的問題。”韋三元表示。

如今出現的第四代,則主要是網絡上的戀愛,或者是通過求學、旅遊認識的,越來越“門當戶對”。

傳統文化,促進兩岸交流融合

其實,陸配在臺灣生活並不容易,很多方面都受到歧視和不公平對待,哪怕只是想平等獲得一張身份證。

據韋三元介紹,最早嫁老兵的那批,取得身份證要12年,“後來我們這一代是8年,現在則是6年。6年首先包括兩年的長期居留,這兩年裏面你不能出境超過183天,就是每年必須在臺灣待半年,這樣才能拿到長期居留證,纔可以去工作,再4年以後才能拿到身份證。”

而除了陸配之外的“外配”,一去臺灣就可以拿長期居留證,就可以排身份證,父母就可以去探親。

“我們爲了很多姐妹,上街頭抗爭過很多次。我自己也曾經在臺北街頭喊得最大聲。我覺得我們抗爭是有意義的,畢竟從12年慢慢縮短到6年,所以這一切還是離不開我們這些姐妹們的努力。

儘管面對如此不公,她們仍在維繫兩岸血脈親情,促進兩岸交流融合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現在臺灣正在‘去中國化’,包括教綱已經整個都改掉,所以我後來我又自己成立了一個‘鳳之韻旗袍協會’,我希望透由推廣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在南部能夠深深地紮根。”韋三元表示。

自今年3月份成立以來,目前主要是義演方式,短短時間就演出超過40場,在南部已經算是小有名氣。

“我覺得,我們如果去街頭抗爭的話,南部的鄉親不一定能夠認可,可是當我帶着我的旗袍姐妹,我們去一些孤兒院、養老院,或者是跟一些臺灣在地的一些愛心協會去做結合的時候,他們對我們陸配是豎起大拇指的。”韋三元說。

臺灣中華婦女聯合會臺南分會和鳳之韻旗袍協會都要負責,對韋三元來說很辛苦,而且她本身在臺灣兩份工作,自己也有兩個孩子,但是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爲人活着的意義不在於你賺了多少錢,穿了多美的衣服,而在於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能夠讓後面的人因爲你做的這些事情得到一些幫助。”

文/圖:陳成沛、鍾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