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裕安区城南中学教师张渔

西藏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个遥远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高原独特的雪域风光,又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正因如此,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张渔也不例外,从大学时期开始,他就一直希望有机会去西藏支教。所以去年8月,当接到学校办公室传达前往西藏山南的电话时,一想到自己多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他心里好一阵激动和兴奋。

然而,冷静下来一想,他又有些矛盾。毕竟家里孩子小,妻子既要工作,还要独自一人照顾老人和孩子,实在放心不下。不过,当张渔把这一消息告诉家人时,家里人虽然万分不舍,却还是选择支持他。很快就到了成行的那一天。从未到过高原的张渔第一次看到西藏山南的蓝天、白云、草地时,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震撼和热爱之情。

然而,当热情和新鲜感过去之后,和大多数援藏教师一样,张渔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原自然条件带来的各种不适。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高寒缺氧气压低,常常是白天头晕、四肢乏力,夜晚难以成眠。张渔告诉记者,刚到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是呼吸困难,走路喘不过气。接下来,便是头痛、厌食、恶心甚至是呕吐、鼻孔流血。这种高原反应直到过了好几个月才逐渐有所好转。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也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日子。张渔告诉记者,由于晚上失眠,再加上水土不服,体力大大下降。经常是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继续讲课,中途实在觉得难受,就停顿一会儿。虽然讲课非常辛苦,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眼神和积极的配合努力,张渔就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地域的巨大差异,藏区的高中教育水平与安徽地区存在差异,为尽快适应新教学,张渔主动听当地老师的课,了解藏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在西藏山南二高开始负责3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周多达21节课。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一片。

张渔告诉记者,在西藏最怕的就是生病,小小的感冒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肺气肿。“去年11月,我患上了感冒,咳嗽不止,幸好不发烧,但是也很严重。本来睡觉就容易醒,加上感冒鼻子不通气,整夜都没法睡了。”张渔说,这场病大概延续了一个半月,让他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不过,在感冒期间,让张渔感到暖心的是,自从孩子们知道自己生病后,经常偷偷地在他的讲桌上、背包里放上润喉糖、酸奶,“有时候,我背着包在前面走,后面藏区孩子就趁我不注意,往包里塞吃的。那时候,心里有着一股暖暖的力量。” 如今,一年时间倏忽而过,张渔又回到了自己的教学岗位。有时候闲下来翻看以前在西藏时的照片,回忆起支教期间与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真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张渔笑着说道。西藏的蓝天白云、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这些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记者采访时,张渔拿出一张在西藏时的照片。上面几个孩子站在张渔的周围。有两个孩子还将手搭在张渔的肩膀上,看起来十分亲昵。“你看,这是普布,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她是个特别乐观的女孩。”张渔指着照片上的一个女孩说道。从克服重重困难到逐渐适应,再到和孩子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支教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对于张渔来说,不仅留下了许多深刻而美好的回忆,也获得了成长。 在城南中学走访时,学校里的领导和其他同事也对张渔褒奖有加。城南中学副校长王朝刚告诉记者,无论是远赴西藏支教还是平时在学校里正常的教学工作,张渔一直认真负责,深得学生们的喜爱。张渔说,在他的心中,一个好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陪伴。这种陪伴既包括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学习时光,也包括让他们了解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我希望能够陪伴他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的心愿和希望。”张渔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记者 汪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