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牛逼,也难免被五马分尸

本文约40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

他,秦朝大牛。

牛逼到最后招待所不敢留他,最后被五马分尸。

其实,牛逼的他实在他自己制定的严苛峻法上。

我从来不相信封建迷信,但相信人的因果轮回,报应。

他叫商鞅。卫国国君后裔,又叫卫鞅。

商鞅得以在秦国进行彻底的变法,主要也是得益于顶头上司秦孝公的绝对支持。事实上也是这样,在当时的秦国,基本上除秦孝公,他不卖任何人的帐。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反正商鞅是这样认为的。

牛逼的人,基本是不考虑后果,主要老子牛逼就行。

像他牛逼,这么强硬不讲情面的人,又是怎么进入秦孝公这个大老板法眼的呢?

当时秦国也只是“蛮夷之地”,养马出身,成分不太好,其他国家的人未必看得上。商鞅是魏国人,他是准备在魏国大展宏图的。

商鞅有志向值得高度肯定,但这个肯定肯定要当时的国君魏惠王“高度肯定”才行。但值得遗憾的是,魏惠王根本就看不起商鞅,一个门客,有什么才能?并认为相国公叔痤要死的时候把商鞅推荐给他就是胡言乱语,属于病得严重的症状。

老子就不用,咋的?

既然魏惠王不用商鞅,公叔痤给商鞅交底了。

用可能有危险,不用同样危险。

公叔痤告诉商鞅,他已经给大王说过了,不用他就得杀掉他,免得后患无穷,让商鞅赶紧跑吧!都是狠人啊。

商鞅一听,说,我不跑,为什么要跑?我现在又没有上“红色通缉令”。既然大王不用我,就认为我根本不是什么人才,当然也不会杀我,因为杀我没意义。我还跑啥子呢?

商鞅不是不跑,因为这个时候跑到哪里都没有机会的,关键是很难跑脱,一跑反而容易被猜忌,更容易被逮住杀掉。

商鞅是聪明人。

他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实现自己抱负和理想的机会而已。

不久,他的机会等来了。

人狠国不强的秦国的最高领导换人了。

秦孝公21岁登基,即位后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发布求贤令。

求贤令的大意是:先祖穆公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但后面的君王不咋地,秦国现在在社会上混得不好,诸侯各国的兄弟伙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感到无比屈辱。现在他继位了,要大展宏图了。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这种渴望改革开放的心情很迫切啊。

秦孝公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以前前辈们治理国家太差,导致现在秦国混得很差,说不定哪天就周边国家给被灭了,所以能人异士,特异功能者都赶快来帮忙,先帮助秦国打仗,收拾了周边诸侯国,这样就大家可以加官进爵,还有土地可以分!

一句话,以前的领导人都很差,轮到我,那不客气,我就是大家的指路明灯了。

这个招贤令和现在各省市招揽人才出大招基本是一样的。

那时候的人出过国应该比现在更方便,这个招贤令一处,很多人感觉有机会了,牛逼的商鞅感到机会到了。

商鞅认为,天降大任,必定由他来扛啊。

但是,商鞅忽略了一个现实。

当时要来等秦孝公封官、要和秦孝公分土地的人多了去了,商鞅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只能直接找到能拍板“一锤定音”的人才行,这人就是秦国CEO秦孝公。

但要获得秦孝公的接见面试机会比登天还难。

可是,事在人为啊。只要找对人,送钱送物送美女总是可以的。

商鞅通过各种关系给在秦国的熟人、秦孝公的宠臣(这个名号最最重要)景监行贿,几经等待得到面试机会后,他拿一本《法经》就去了。

商鞅开始了改变历史的三次打工面试。

第一次见面,商鞅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大谈帝道,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把景监找来说:“看你找的什么人,有点含金量好不好?此人就知道夸夸其谈,云山雾罩的,啥子三皇五帝的,老子根本就不想听,听着想睡觉!”受到秦王批评,景监也得往下批评批评商鞅。

他对商鞅说,你有点专业度,能不能说一点让大王高兴的事情?不要整那些无用的,来点实实在在的干货啊!但是,见到秦孝公的这个反应,商鞅至少第一步搞清楚了秦孝公不喜欢什么了。

这是商鞅在试探。

但,商鞅的第一场面试失败了。

出师不利。

一般人第一次面试就搞得日理万机的大老板昏昏欲睡,哪还有下一次啊!但商鞅居然有了第二次!可见,你要面试,牵线搭桥的中间人何其重要。

第二次见面,商鞅一想,大王既然对帝道不感兴趣,那我就说一点王道仁义。于是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可是秦孝公认为,儒家所倡导的复井田、去赋税政策在战国的大争之世显然没有市场,我起码得搞定周边国家后才有可能搞这些东西。王道仁义不是不行,不过效果来得太慢了,几十年后如果有效果,他老子已经不在其位了,这不行!

不要整这些没用的。

秦孝公其实需要一个快速强国的指导思想,不管什么思想,只要能快速打败周边列强,把土地夺回来,把面子找回来就行!

很明显,秦公志不在王道。

商鞅第二次面试又失败了。

很奇怪的是,商鞅居然还有第三次面试机会,不是秦孝公的耐性好,而是景监这个引荐人的确不是一般人。

宠臣啊!哪能浪得虚名。

第三次见面,商鞅使出“杀手锏“了。他也没有客气:“当今天下四分五裂,大王难道不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么?” 秦孝公立刻精神来了,他要的就是霸道!这时候,他看商鞅就非常顺眼了。

商鞅分析当时战国三大强国魏国、齐国、楚国变法的成功与弊端,从而抛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治秦九论》:《田论》《赋税论》《农爵论》《军功论》《郡县论》《连坐论《度量衡论》《官制论》《齐俗论》。

这算是说到秦孝公心坎上了。

秦孝公要的就是霸业,行的就是霸道!

商鞅面试的结果是什么?春秋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也是最彻底的一次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就此拉开序幕。

商鞅变法那套学说在秦孝公时期得到强力推进,让秦国彻底改头换面,彻底成为“战争机器”。

但是,变法中有一项是废除西周以来世袭的五等爵制,建立新的二十等爵制,以杀敌“人头”多少作为军功爵制的依据,这一下把权贵阶层基本得罪完了。

另一方面,其变法的措施不容许他人异议,以铁血手腕压平一切阻碍。史书曾记述这样一个例子,变法初民众因于渭水边议论变法,被商鞅一口气杀死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声动于天地”。

这一下,又把老百姓得罪完了。

冷酷无情,就是这场变法的核心表达。

商鞅变化其实就是一场极端的、匪夷所思的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民风的激进改革。

国家倒是迅速强大起来,但商鞅把国内贵族和老百姓两头都得罪,商鞅的下场可想而知,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后来,秦孝公死后,儿子秦惠王上位,商鞅的末日到了。

之前,商鞅以“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替他受罚”为由,竟将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王两个师傅处以割鼻、刺字的刑罚。这对太子来说,就是奇耻大辱!

秦惠王上位要杀商鞅,商鞅当然要跑,可惜没有任何国家敢收留他。他想住店,由于没有身份文件,却无法入住(这是新法规定,要遭连坐的的),后被擒获,被五马分尸。

商鞅其实是死在自己实行的新法上。

活该!

《资治通鉴》说了,“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事实上,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被秦国从民众到贵族强烈反对。变法这些年,群众上访啦,国会抗议啦,压根没停过,一直持续到商鞅被遭车裂而死的那一刻。

我靠,全国上上下下都反对,左右都得罪,商鞅也算是一猛人。

但他没有搞清楚,最后他也只是君王的棋子而已。

他的死,就是实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中的“代价”。

商鞅变法实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秦国变成了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

但这部战争机器已经和商鞅本人无关了,但每一个人都和商鞅有关了。

国家是强大了,但是在严刑峻法下,秦国的老百姓全部沦落成为只能从事一种职业那就是农业,老百姓身份自然而然都成为农民。

为什么呢?国家要打仗,士兵就得吃饭,只需要农民种粮食就行,其他的统统不需要!这对秦国就足够了。不知道这种强大,对老百姓而言有什么意义?因为在这种严刑峻法下,秦国的老百姓活得像蝼蚁。

其实,秦惠王车裂了商鞅之后,但实行的国家大政方针还是商鞅那一套,商鞅人没了,但他留下的那一套严酷制度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但,秦朝也就经过二世即亡,可见当时老百姓对秦朝实行的那一套治国措施有多仇恨。

商鞅虽然被车裂了,但他的这一套“恶狠狠”的治国理念却永远被君王们继承了下来。特别是,主要以他并融合其他法家思想的《商君书》,让后世君王如何至宝,大家就靠这书愚民,统治世界了。

《商君书》居然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禁书”,为何?

因为在过去这书一直是太子老师教太子的“秘密教材”,也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因为这书把封建君王的治国手段的细枝末节说得头头是道,特别是是怎么修理老百姓的手段和方式,那是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商君书》到底说了一些什么东西?朋友们可以在网上去查,绝对看得你背脊发凉,一句话: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这本书包含驭民五术,说白了就是统治阶级驾驭老百姓的“法术”。

壹民:统一思想。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天生活于恐惧之中。

贫民:除却生存必须,剥夺余粮余财,人穷志短。

商鞅认为这还不够,“五者若不灵,杀之。”就是说,你稍微有点反抗精神,杀!

《商君书》对中国帝王来说,就是最伟大的发明,比所谓的“四大发明”不知道强多少倍。可是,对于老百姓而言,吃书就是中国人噩梦的开始。

商鞅的做法,是实行“辱民、贫民、弱民”的三民主义。他死在自己亲手缔造的帝国手中,也是死有余辜。

《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国家搞得那么强盛,老百姓过得那么苦,这有P用。

我们回过头来看,商鞅的三次面试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后果呢?

商鞅提出严酷的“霸道”治国总纲,成就了他,成就了秦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商鞅被车裂不要紧,但从此以后几千年封建王朝,他的那套严苛峻法却被统治者很好地继承下来了并发扬光大,而普通老百姓却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老百姓就此彻彻底底的成为文盲、流氓和法盲,商鞅及其他的思想就这样把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

现在看来,商鞅被“五马分尸”,冤吗?

刘著民,媒体人,评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