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我們到四川考察,回來發現我們的環境更適合種植藤椒。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村民 陳佰友 :我是村裏第二批種植藤椒的,今年已經發展到第三批,我明年還要再種十畝。

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是一個山大人稀的山村,這裏土地貧瘠、資源匱乏,長期以來主導產業不明顯。爲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當地從2016年開始發展藤椒產業,讓當地鄉親找到了一條致富的路子。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村民 徐致富:這個是三年的樹,可以賣一百塊錢。等到五年的時候,一棵樹可以賣三四百元的藤椒。

說起藤椒的收益,徐師傅是滿心欣喜。在以前,小河村由於耕地少,主導產業不明顯,種田效益不高,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村民 徐致富:我家主要是缺勞動力,再就是交通不便,再就是隻能只能種苞谷,乾旱了就沒有收成。

徐師傅說,村裏的轉變,要從2016年說起,當時在外地務工的青年李曉峯,回到村裏擔任黨總支書記。通過調查,李曉峯把目光投向了小河村幾千畝荒山禿嶺,萌生了變荒山爲金山、向荒山要效益的想法。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有幾個返鄉能人、黨員,一直在考慮要發展什麼產業帶動農業發展。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經過實地考察和市場調查,李曉峯和幾名返鄉能人都選中了種植藤椒。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形狀與花椒相似,但結果更密,香味更濃,是近年來逐漸流行的高品位麻香調料。藤椒一年四季都可以種,兩年就可以實現初掛果。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我們到四川考察,回來發現我們的環境更適合種植藤椒。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藤椒雖然易種植、易管護、高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種植風險。爲了不讓鄉親們在種植上受到損失,李曉峯和另外兩名返鄉能人,首先在村裏進行了試種。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育苗也是很艱難的,當時沒有大棚設施,澆水都是提水桶一行行的澆,這一行都要半個小時。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通過兩年的種植,藤椒樹有了產量,這也讓李曉峯他們,一顆懸着的心放了下來。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不管是育苗還是掛果,都很成功,到了2018年就種了兩百多畝。

小藤椒大產業 帶動58戶村民脫貧增收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自己種植藤椒,算是成功了,正當李曉峯準備村裏推廣種植的時候,卻遇到了新的問題。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村民 徐致富:柑桔、茶葉、川椒都種過,我們這土質不行,都沒種起來。

如何讓村民接受藤椒這一“新寵”,李曉峯是沒少想辦法,與其說破了嘴,不如眼見爲實。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就在藤椒園裏開黨員會、羣衆會,再組織去四川看別人一畝五千到一萬元的收成田。

小河村版圖面積18.5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民小組,621戶2034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236人。發展藤椒產業,村裏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貧困戶。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村民 楊龍祥:眉山那個地方比我們這裏條件還差,但是藤椒效益好,覺得有搞頭。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考察回來,很多鄉親動了心,爲此村裏專門成立了藤椒種植合作社,不僅免費給貧困戶提供種苗,還進行全程技術指導。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小河藤椒種植合作社 負責人 楊龍友:我們是統一技術、管理、回收。

按照每個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合作社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招收貧困戶務工,採取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等方式,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就業問題。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小河藤椒種植合作社 負責人 楊龍友:從栽開始,我們每畝田付給貧困戶550元。

現在,小河村藤椒種植面積達到900餘畝,帶動58戶貧困戶參與種植。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村民 陳佰友 :我是村裏第二批種植藤椒的,今年已經發展到第三批,我明年還要再種十畝。

荒山長出“金串串”,返鄉青年將荒山變金山,一棵樹竟能賣到300多元

未來一兩年,種植藤椒的農戶會陸續受益,村裏還在籌備一條藤椒深加工生產線,提高附加值,降低市場風險。

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鎮小河村 黨總支書記 李曉峯:一年投入兩年收益,收回苗種成本,五年達到畝產兩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