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戰爭中很多的步槍在戰爭中,已經開始有很多國家的配槍從7.62毫米子彈轉向“小個子”5.56毫米的小子彈轉型。這種轉型是爲了什麼?是不是現代戰爭中的大口徑步槍將要被淘汰?還是現代戰爭中的步槍型號偏向於小口徑,7.62毫米子彈的步槍在現代戰爭中的狀況是什麼?

現代步槍都在向小口徑發展,重視這樣的“小個子”,意義何在?

先拿經典槍型M16來說,它的子彈就是用的5.56毫米,但是子彈的個頭要小,所以殺傷力嚴重不足,。所以槍的設計師爲了提高子彈的殺傷力,就把子彈的重量設計成了“頭重腳輕”的樣子。這樣的話子彈在打中目標的時候就會在目標體內做出不規則的運動,形成翻滾現象,輕的話就是傷個筋骨,重的話就是直接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最經典的就是當年在越南的時候,被M16打中的人很少能夠生還的。即使生還,打中的地方也是永久性的治不好了。

現代步槍都在向小口徑發展,重視這樣的“小個子”,意義何在?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在越南戰場上有很多的美國士兵都選擇丟棄自己裝備的M16,去撿起越軍士兵所使用的AK,不是因爲M16的威力不如AK,只是在越南的那種熱帶雨林和沼澤地或者是泥地裏面的M16,由於經常有細沙泥土進槍裏,對零件造成傷害,如此精密的武器就會經常出現卡殼的現象,這種現象讓美國士兵很頭疼,所以他們選擇了大口徑的AK。

現代步槍都在向小口徑發展,重視這樣的“小個子”,意義何在?

而現在的5.56毫米子彈單論殺傷力來說,並不遜色7.62毫米子彈多少了。然而現代戰爭中步槍子彈的個頭變小,就意味着更多的攜彈量。更多的攜彈量,可以讓士兵在戰場上喫到的補給數量更少,卻能讓士兵有更多的戰鬥資源。比如在戰場,同樣是運來了三箱子彈,友方500發,而對方只有300發,我們就有更多的攜彈量,即使雙方的補給都被打斷了,在對方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我們仍能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現代步槍都在向小口徑發展,重視這樣的“小個子”,意義何在?

而且現代的軍事理論上,在戰場上取勝的關鍵不是擁有更大的威力,而是擁有更多的子彈發射量。二戰中的美日太平洋戰場就是經典的例子。日軍用的都是栓動式的板式步槍,而美國用的是M1加蘭德,可想而知日軍在半自動步槍下一定是壓的抬不起頭。半自動步槍做到的就只是擁有更多的發射子彈,而如今的自動步槍幾乎發展的都差不多了,在射速上很難再有提高,唯有選擇多槍管,或者是多的容彈量。

現代步槍都在向小口徑發展,重視這樣的“小個子”,意義何在?

多槍管在實驗中已經被淘汰了(太沉了),唯有彈量的提高才是解決之本,而“小個子”的5.56在彈鼓裏的數量比7.62要多,所以現代步槍更願意向5.56靠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