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爲啥選三歲的溥儀當皇帝,真的爲了好控制嗎?

別逗了,當時慈禧和光緒兩個人病的非常重,估計慈禧覺得他們會不久人世,所以讓溥儀養在宮中,爲當皇帝做準備。

1908年11月14日,慈禧用一杯塌喇(滿語:酸奶)毒死光緒皇帝,宣佈3歲溥儀來登基,溥儀他27歲的老爹載灃爲攝政王。

11月15日,慈禧撒手歸西,光緒與慈禧兩人死亡時間相隔不到24小時。

慈禧選擇“溥儀”唯一的原因就是:讓載灃成爲自己的接班人!

登基的時候,溥儀非常害怕,大哭不已,載灃安撫道:

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

一語中的,難道是預示大清真的快完了!

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看似無能,實爲高人,讓人歎服


慈禧的思想急劇轉變

在八國聯軍的逼迫下,慈禧太后帶上光緒一路向西逃竄,雖最後美化爲“西狩”,但在逃亡過程中,一直藏在深宮中慈禧太后,終於感受到國家的凋敝和荒蠻,再也不固守一句口頭禪:

祖宗之法不可變

她終於務實了,不但把那些“聞洋之短則喜,聞洋之長則怒”、動不動就站在道義的高度罵別人是“賣國賊”的盲目主戰派,殺的殺,貶的貶,而且大膽啓功變革:

廢科舉、練新軍、改官制、頒新法,甚至在1905年還想搞立憲,這種改革深度和廣度,絕對不是康有爲、梁啓超等戊戌變法所能比擬!

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看似無能,實爲高人,讓人歎服

老天偏偏開了個大玩笑,當這個“精於治術而昧於世界大勢”老太后,把曾國藩、李鴻章甚至是袁世凱都玩的團團轉的女人,終於覺悟了,當她想要改革的時候,老天竟然把她收走了!

慈禧太后留下的一句遺言:

以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爲殷鑑。

也算是一種懺悔和蓋棺定論,作爲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后選擇接班人時候,就是選擇一個能完成她政治遺願的人!

當時夠資格就是兩個人:

溥偉、載灃。

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看似無能,實爲高人,讓人歎服

溥偉


爲啥不能選擇溥偉

溥偉是在晚清歷史少見有作爲的滿人,1908年,他已經28歲了,按說是最佳人人選。而且也經過歷練,深受慈禧的信任,按說慈禧太后選擇他是最合適的。

關鍵還是在政治主張上,溥偉屬於保守派,如果他登基,必定鐵腕治國,一定會向袁世凱、張之洞等改革派下手,這和晚年慈禧政治主張是相背而馳的。

而且袁世凱、張之洞被逼造反,勢必加快清朝的滅亡,作爲老謀深算的慈禧是不願意看見的。

後來載灃當攝政王,溥偉甚至慫恿載灃密謀殺害袁世凱,採取的方式類似於康熙擒“鰲拜”的方法:

把袁世凱召來,賜給他一個座位,那座位是一個只有三條好腿的椅子,袁世凱要是閃了一下,因此構成了‘君前失禮’的死罪。然後由溥偉用咸豐皇帝賜給他祖父奕欣的白虹刀,殺死袁世凱。

這簡直是兒戲一般,袁世凱當時宮內宮外都有自己人,如果真的這麼幹,不過是袁世凱一個造反的藉口而已!

清廷退位以後,溥偉企圖勾結日本人,進行復闢,更說明他的目光短視,而且是棄民族大義而不顧的罪人。

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看似無能,實爲高人,讓人歎服

袁世凱


載灃不是最好,但是最合適的人選

載灃是光緒帝異母同父的弟弟,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爹,屬於新派人物!

1901年,18歲的載灃時候出使過德國,拒絕德皇跪拜要求,堅持大義,受到德國人敬佩。

在訪問過程中,他耳聞目染西方世界,大爲歎服,並且帶回了地球儀、天文望遠鏡等等西洋玩意,讓慈禧太后重新瞭解世界。

面對保守派要殺袁世凱的要求,載灃做出最明智的決定,批准袁世凱以“足疾”要求退休的請求,讓他回家養病,這是一個英明政治家的決定。

否則以袁世凱手中握有幾十萬軍隊,一旦其有不測,恐怕軍中生變,引發叛亂,那局勢便一發而不可收拾。

當然他也有自己侷限性,用人方面採取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量啓用滿人,搞出一個“皇族內閣”,朝野一片譁然,可能也是他唯一的選項吧,除了血緣,他還能用誰呢?

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看似無能,實爲高人,讓人歎服

老天給愛新覺羅家族所留的時間,所剩無幾,辛亥革命後,載灃被迫下了《罪己詔》,解散了皇族內閣,讓溥儀退位,保全愛新覺羅的血脈。

次日,任命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負責全權組閣。

滿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假設是溥偉登基,選擇拒不退位,估計愛新覺羅的血脈一定遭受塗炭,估計我們再也看不到像啓功老先生這麼可愛的老頭了。

載灃回家後,說一句:“從此好了,我可抱孩子了”。可能這纔是他真正向往的生活!

無論是袁世凱登基當皇帝,還是張勳復辟,他一句“胡鬧”作爲評語。

清朝最後一個“攝政王”,看似無能,實爲高人,讓人歎服

載灃

當溥儀決定在日本人支持下,去東北當皇帝時候,他勸溥儀:

“你拿日本人當傻子。他們不是傻子,絕不會花費人力物力,打下中國再給你坐天下。朝鮮就是一個例子,古代的石敬瑭也是一個例子,當‘兒皇帝’有什麼意思。”

1951年2月3日,這位老人最終離開人世,可能他就看明白一切: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既能登臺,也要學會退場!

無論後人給他什麼樣的評價,說他懦弱無能,猶豫不決也好,說他明哲保身,進退有度也好,可能他只會用句“胡鬧”,一笑了之!

有書有富貴,無事小神仙

是他書房聯,也是他一生追求,也是他一生寫照!

載灃是懦弱無能嗎? (單選)
0
0%
是,加速大清的滅亡
0
0%
否,知歷史的潮流,明哲保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