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北碚深处,天府小镇静存与此。天府一隅,木石缘堂幽然其间。

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木石缘堂,其实是一座根雕博物馆。小楼不大,造型古朴,矗立在废墟与危房之间。房屋内,古木板、老楼梯、陈床、旧椅,井然有序,空气里飘散着岁月踏过的气息。

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这栋房子全是我自己设计的,我就是想故意做到修旧如旧,保留一份韵味!”彭勇自豪地说道。他扶起一块根雕,小心翼翼,轻抚着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馆长彭勇现年55岁,双鬓已白,但一提起根艺,却依然精神奕奕,风采不减。幼时的他,即爱好雕刻,家中的墙桌凳,都是他的“原材料”,稍大一些,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了根雕,从此,他的生命,便紧紧地和根雕缠绕在了一起。

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风雨几十载,彭勇在根雕界早已拥有许多名衔:重庆市“巴渝工匠” “非遗传承人”、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可是他仍刻意在名片上标注:农民。“我是寻根的,不能也不会忘根。”这大概就是彭勇骨子里的“固执”。对他而言,根雕即一生热爱,其余皆身外之物。吃穿用度,均不讲究;但也猫狗双全,自得其乐。

1999年,昆明世博会,得意之作《百鸟朝凤》被喊价300余万,他摇摇头,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留下,日后陈列在博物馆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根雕博物馆。

在1994年的成都,彭勇大展拳脚,根雕展览轰动一时,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看过他的作品后也赞不绝口。

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那时的彭勇灵光一现,意识到了他的根雕可以带动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那就回家乡!这是我当时最大的想法。”

于是他放弃了在成都修建根雕博物馆的机会,带着满腔热血,回到了他的根——重庆。然而这一次的错过,便让博物馆的面世,晚了很多年。

木石缘堂是他的心血之作。他从2010年开始置地规划,直到2017年终于建成完工。七年时间,道阻且长,被迫停工、资金短缺,个中艰辛,恐怕只有彭勇自己才深有所感。

好在,这座重庆目前唯一的根雕博物馆最终问世了。坐享清福的年纪,但他仍在传承和发扬根艺的道路上“固执”地走着。去高校“招兵买马”;计划建立根雕产业园;创作以《道德经》,佛经、文学故事为主题的根雕作品。

前副总理欣赏的重庆根雕大师,作品曾被喊价三百万,他却不为所动

“博物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耗费心血修建它,只是为了大众能看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让民俗文化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知命之年的他,关于未来,一如年轻时的坚定。

摘编:公众号碚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