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头条讯(文/图 记者 马少宾 通讯员 成石麟 阿丽娅·哈力别克)番茄、制种玉米、黑小麦、棉花、红花、甜菜……企业下订单,农民按订单种植,近年来,新疆各地蓬勃发展的“订单农业”成为新疆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新疆农业:订单就像“致富通知书”


昌吉市65万亩农作物实现订单种植

6月20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三工镇新戽村村民马建林在番茄地里忙着管理番茄苗。

今年,马建林把28亩地以每亩655元的价格流转给昌吉市金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后,就和妻子一起在合作社从事田间管理工作。“我俩从春天番茄种植一直忙到秋天收获,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马建林说。

昌吉市金荣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荣介绍,该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运作模式,为中粮屯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种植番茄,采取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种植模式,吸收新戽村100户村民为社员,2018年实现订单种植收入60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今年签订了1400亩的番茄订单种植合同。

昌吉市佃坝镇佃坝村村民何帆梅为当地一家企业订单种植制种西甜瓜已8年了。今年,她又种了16亩制种西甜瓜,“还是订单种植,企业上门收购,不愁销路。”何帆梅说。

佃坝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翠英透露,今年佃坝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订单种植制种玉米、制种西甜瓜、制种西葫芦等农作物达15000亩。

记者从昌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昌吉市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牵线,全方位对接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超过2万户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农作物种植面积65万亩,占昌吉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5%。


新疆农业:订单就像“致富通知书”


新疆农业:订单就像“致富通知书”


订单种植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今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芨芨窝子村42户农户与当地番茄酱加工企业签订育苗合同,99座大棚产值达83万元左右。

“以前是先种后卖,一到销售的时候就发愁,现在有了订单,按照每盘纯利润4元计算,一座大棚能摆2100盘番茄苗,5个大棚就可以净赚四万多元,而且省心省力。”芨芨窝子村村民马振杰说,今年他搭上了“订单农业”的致富快车。

今年,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察尔齐镇喀依库拉克村308户农户也与当地糖厂签订了订单,保障了2278亩甜菜的销售问题。

“自从村里实行订单农业后,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秋收再也不用为销路犯愁。”喀依库拉克村村民卡德尔·艾力什高兴地说。

“一张张‘订单’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串在了‘致富链’上,农户们不再盲目生产,农作物也不愁卖了,而且还有价格保障。”乌鲁木齐海关驻拜城县察尔齐镇喀依库拉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祥林说,近两年该村通过与当地糖厂签订种销订单,促进了村民脱贫增收。

特色产业订单种植拓宽增收致富路

在素有“红花之乡”美誉的塔城地区裕民县,近年来也大力推广红花订单种植,保障农民收益,调动了农民种植红花的积极性。

“去年有了订单,收入比过去增加了1000多元。”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喀拉乔克村村民董新德说,今年的红花也不愁卖。

在新疆裕民天鼎红花油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来忠看来,“公司+科技+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不仅可以确保产品质量,还为农户增收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订单农业”种植的不仅有制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还有贝母、胆南星、黄芪等多种中草药。该县塔斯托别乡巴合拜村还通过订单种植2500亩油用芍药,发展起了旅游业,走上了“农业+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记者从新疆各地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订单农业”的推广,订单种植农作物的品种和面积在不断增加,“订单农业”在促进企业和农民同步增收、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还辐射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成为新疆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

相关文章